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窗外有株紫薇花(散文)

江西省永丰中学教师 黄子健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5月28日   07 版)

    本报记者 龚蓉梅/摄

    我对花事向来是无感的。

    记忆深处残留对花的印象,最深刻的大抵应该追溯至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每每到春天,家里房前屋后盛开着的淡雅的梨花、粉红的桃花、细白的李子花,一朵簇拥着一朵,一瓣紧偎着一瓣,一阵春雨过后,那梨花带雨、桃花缀露的景象,着实楚楚动人,惹人不甚怜爱。

    之后,印象便日渐渺茫了。见过不少花,有现实中亲见的,也有文学中邂逅的,但都是“走马观花”,辙痕粗浅,转眼成空。我想,我对花确实是隔膜了。

    唯独阳台上的盆栽让我颇感兴趣。这些盆栽,多数已被我侍弄(只是浇水)好些年头了,因为物种不一,对营养需求的程度不一,有的长势良好,有的堪忧。有些也零星地开了小花,但我对此并不很在意。

    去年,受第8号台风“玛莉亚”(超强台风级)影响,家乡一片汪洋,微信朋友圈中“各路段子”应景而生,其中最具调侃意味的,非一张配文为“水上威尼斯”的图片莫属。我所住的小区自然也未能幸免,好在我轻车熟路,晚上从单位回来时左探右蹚,杀出一条水路,迤逦着到达楼下车库。

    停好电单车,正当我折转身打算离开时,依稀的灯影里,蓦地发现车库对门的一棵树被台风从分叉处狠狠地刮断了,断枝倒伏在旁边的另一棵不知名姓的树的分叉上,因为枝干颀长,加上台风的作用,整棵树被断枝压成了锐角的形状,仿佛佝偻的老人,直不起腰。

    见此情景,不禁起了恻隐之心。于是,我艰难地拖曳着倒伏的树干,趔趄地向旁边稍开阔处拽,因为倒伏的树冠较大,加之被压住的树枝缠住,好不费力!

    兴许是被压的时间久了,那棵不知名的树干并没有完全挺直,趁着夜色,怀着忐忑,我干脆爬上了树,双手握住弯折的上方,双脚在弯折开始的地方用力顶着,双手双脚分别向反方向用力,直到累得气喘吁吁。跳下来仔细端详,尽管还有些欹斜,但至少比先前要挺直多了,便满意而回。

    这事,后来渐渐忘了。

    让我重新注意她,大概是两个月后的事。

    那是盛夏的一个早晨,我照例第一件事就是去拾掇阳台上的盆栽。无意间,阳台外的众抹粉红闯进我的眼帘。我顿时一惊,这是哪来的花,怎么一夜间便缀满枝头,并大有探入我家阳台的架势?似乎我只要一伸手便可触摸到她,然而我没有,只是静静地欣赏。

    根据车库位置(车库在邻居客厅楼下)的分析,以及对那晚依稀的回忆。我才意识到,原来她就是上次我“救”过的那棵树。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我似乎从未见过,似乎又很熟悉。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拍了几张照片,在朋友圈寻找答案。结果发现很多人认识,就我一个是十足的花盲。不过我总算知道她叫什么——原来这是紫薇花。

    赶紧查阅资料科普一番。紫薇,百日红、无皮树,其喜暖湿气候,且能抗寒,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观花树种,原产中国,还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长寿树种。紫薇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史,唐朝时就盛植于长安宫廷之中,近几个世纪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这株被台风肆虐得差点丧命的紫薇花竟然开得这么欢、这么艳。或许是对我的犒赏吧,我私下以为。

    趁着阳光普照,我决计下去一探究竟——我总算在光天化日之下第一次认真地对视她。

    她,身姿优美,修长六米有余,皮平滑,灰褐色,枝干扭曲,树干光滑洁净,小枝纤细,叶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花色艳丽。先前因台风吹折龟裂处居然萌出了鹅黄的新芽。鲜艳的花朵热烈地缀满了枝头,我甚至都担心起了她瘦弱的身姿能否承受这雍容的饰物,就像林黛玉的头上簪上了王熙风的头饰。有点不协调,但似乎又绝无仅有的协调。

    这种花,我是因为窗外有她才第一次认真注意过,但后来,好像我所到之处都能看到她的影子。或许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视网膜效应”吧。

    这不免让我主观上产生和她有缘的错觉,不禁想起我国民间关于紫薇花的这样一个传说。话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恶的野兽名叫年,它伤害人畜无数,于是紫微星下凡,将它锁进深山,一年只准它出山一次。为了监管年,紫微星便化作紫薇花留在人间,给人间带来平安和美丽。

    尽管这只一个神话传说,但我宁可相信这是真的,也更希望人间遍地开满紫薇花。

    于是后来,我的日常又多了一个朝圣——每天看看窗外的紫薇花,希望她真能契合神话。

龙腾观瀑(散文)
窗外有株紫薇花(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