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5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人眼中的非遗

代代相传,耕耘一针一线(散文)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 曹心怡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5月28日   15 版)

    而已/制图

    那年是2016年9月,夏日艳阳中的清晨,我第二次来到了杭州。作为一个即将在这里度过四年的大学生,心里激动又紧张。

    走进博物馆,拱宸桥头温柔的河风穿堂而过,让人不由得闭上眼伸了个懒腰。

    ——咦,是什么在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走近一看,一台手摇织布机在匠人的手里安静工作着,让细细丝线变成了花纹各异的布料。

    展厅里整齐陈列着二三排玻璃柜台,在众多风格各异的中式衣物里,一件风格独特的黑色旗袍吸引了我的眼光。

    走近一看,顺滑的真丝面料衬得绣花更加立体饱满,散发着秀致的气息。

    听了讲解员的讲述后,更多人注意到这件流光溢彩的改良旗袍。

    原来,这件华衫是纯手工绣制的,制作者严格使用“西子女红”的传统技艺,以人为本、先人后衣,让衣服充满了故事,蕴含了情感……

    我有些好奇,“西子”二字早在古诗中听闻过,而这“西子女红”又究竟是什么技艺呢?

    展厅里的几排文字解答了我的疑惑:“西子女红”发端于杭嘉湖地区,已历经千百年传承了,是在明清时期从高层到民间广为流传的纺织、缝纫与刺绣技艺。后来因为社会动荡,濒临失传,时至今日,唯存一脉:西子湖畔的茆家完整保留了“西子女红”技艺,并传授给女儿,由此单手相传,现今掌舵的是第四代传人唐红英。“西子女红”传到第五代是个男接班人,从小在母亲裁缝店里长大的沈飞,在法国学的就是服装设计,他想帮妈妈传承西子女红。

    旁边的音频资料也讲着,“西子女红”是杭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对于杭州市民来说,“西子女红”并不陌生。想来,也是因为其自成一派的风格非常吸引人吧!

    展厅里并没有太多关于传承人的详细介绍,但在我看来,这代代传承中,“西子女红”与其传承人已经密不可分了。

    没有坚守的传承人,“西子女红”也许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西子女红”,现在的传承人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是这样啊,选择可从事一生的事业,便值得交付出全部真心。

    就像“西子女红”现任传承人在采访中讲的:“西子女红能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专注做事的辛苦和快乐,虽然很辛苦,但是那种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

    这次参观后,我更加期待在杭州的学习生活。从前,印象中的非遗都是学校活动时才能一见的,往往显得有些距离感,杭州的非遗竟然很容易就能被大众接触到,确实出乎意料!

    对我来说,即将接触到的众多非遗就像一个个朋友。他们历经风雨,通过种种方式帮助不同时代的人们,有了特色和个性,一颗颗的星星汇聚成我国历史文化中闪耀的银河。

    而“西子女红”,她永远像一个芳华年岁的女子,走遍清晨与小院,踏过青石板桥和异国湖海。人们虽然长了眼睛,但不一定看见东西,也不可能看尽世界上的一切。而许多许多年后,我想到这片西子湖畔的土地时,立即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依旧是那不疾不徐的前行身影,满是净水深流的大美。

耄鼠(随笔)
代代相传,耕耘一针一线(散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