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诗歌的写作

金陵科技学院教师 赵步阳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04日   03 版)

    中国新诗百年,大学生诗歌写作已经逐渐构成了一种不大不小的传统,这期间,有热闹,亦有沉寂。当然,热闹未必有佳音,“沉寂”却也不见得一直应该被忽视。

    1981年2月,《飞天》创办“大学生诗苑”栏目,至今已有38年。时至今日,可以说来自《飞天》这样的文学期刊的引领已非孤例。实际上,出现了更多的有意识地扶植大学生诗歌写作群体的文学期刊,比如《星星》诗刊,自2008年起,每年都举办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并于每年9月推出大学生诗歌专号;《滇池》则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呈贡梨花诗会——寻找校园诗人”诗歌作品征集活动,并推出“呈贡梨花诗会校园诗人特辑”。《青春》自2017年1月起,设有“世界大学生诗歌联展”专栏,至2018年12月,共展示了来自国内25所高校/文学社团、128位大学生诗人的236首诗歌作品(不含外国大学生的诗歌);2019年1月起,在之前的“世界大学生诗歌联展”的基础上,《青春》进一步推出了“大学生诗页”栏目,以期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大学生诗歌写作的面貌。

    除了文学期刊对大学生诗歌写作群体的关注与扶持,当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面向大学生的诗歌评奖活动,其主办方、形式及名目之繁多,多少有些让人眼花缭乱。事实上,前述《星星》诗刊、《滇池》所推出的“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寻找校园诗人”等活动,即有评奖的性质与意味;而在此之外,这几年,借由新媒体的深刻介入与传播,面向大学生举办的诗歌评奖活动越来越引起他们的注意,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大致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类:

    一是由社会团体或社会团体联合文学期刊主办的评奖。

    《青春》自2018年起推出的《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有奖征稿活动。该活动充分依托其下的《青春文学月刊》微信公众号发起和推动,收到的有效诗歌稿件来自463所高校,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最终,《青春》从中遴选出了全国200位大学生诗人的232首诗歌作品,并出版成册。2019年,《青春》又在2018年有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此活动命名为“青春中国”大学生诗歌联赛,并自3月13日开始,每天通过《青春文学月刊》微信公众号编发一位优秀来稿者的诗歌作品。目前,该项评奖活动已成为《青春》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并充分显示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对于推动大学生诗歌写作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是由高校或高校文学社主办或承办的评奖。比如北京大学五四文学社、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新诗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未名诗歌奖,复旦大学中文系、任重书院、复旦诗社主办的光华诗歌奖,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南京大学重唱诗社主办的重唱诗歌奖,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承办的柔刚诗歌奖之“校园诗歌奖”,武汉大学浪淘石文学社发起的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该赛事最初仅局限于武汉大学校内,后逐渐发展为全国高校学子诗歌爱好者的交流盛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36届。除上述者,还有浙江大学人文学部等主办的“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中山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花城印记杯”中华大学生研究生新诗大赛,山东大学(威海)玛珈诗社、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主办的海牙诗歌奖,云南昭通学院等主办的野草文学奖等等。这一类诗歌评奖的初审、复审评委,一般是相关校园诗歌奖之前的获奖者,或者就是在校的大学生诗人,评奖过程因此有着鲜明的校园气质与特征,加之坚持有年,从而在大学生诗歌写作群体中,此类校园诗歌奖有着最特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

    2018年,笔者加入《青春》“世界大学生诗歌联展”栏目的主持人队伍,并参与了依托《青春文学月刊》微信公众号发起和推动的《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的初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国内高校大学生诗歌的写作群体和写作生态,有了基本的接触、认识和了解,进而也获得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判断。

    笔者做过统计,2017~2018年《青春》“世界大学生诗歌联展”栏目入选的25所高校中,全国七大地理区均有高校文学社团或大学生诗人的诗歌作品入选,其中,华东地区有13所高校(52%),西南地区有6所高校(25%);曾被遴选为985、211系列的高校有12所,另有一本院校7所,二本院校3所,民办院校2所。而在《中国大学生诗歌年选·2018》(以下称《诗歌年选》)有奖征稿活动中,入围初选的243位大学生,以及入围复选名单的36位大学生,从其地域分布、学校层次分布等更为均衡。据此也许可以说,当下在不同地域、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中,均有热爱并投身于诗歌写作的大学生;同时,大学生诗歌写作的水准与其个人所在学校的层次也无直接关联,而更可能与学校的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砥砺)、写作个体的投入与天赋、教师的引导等因素有着更深的关系。这么来说,作为现代大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意与文脉——大学里的文学/诗歌社团和诗人们,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以后,确实并未在校园中流失或隐逸,相反,大学生诗人们正“持续不断地通过写作建筑着自身”,而他们所在的文学/诗歌社团亦因此在当下有着蓬勃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诗歌写作,不仅接续了那个不大不小的传统,甚至也已突入纵深了。

    总的来说,因为各方力量包括高校、社会团体、文学期刊以及新媒体等等的合力介入,当下大学生诗歌作品发表的速度、密度,以及大学生诗人们作为一个群体的声势和曝光度,都显然超过了相对沉寂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较之文学史叙述上更为热闹的八十年代,其写作也呈现得更为立体、全面和深入了。

    不过,另一方面,和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的大学生诗坛比较起来,当下喧腾热闹的大学生诗坛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

    对他们来说,写,早已经不是问题了,像谁一样去写,或者,如何发出更大的声音,这个可能才是刚起步的他们面临的焦虑和更急迫的问题。然而,如果他们有更多自觉的话,那么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可能更应该是,如何既接续过去的诗歌传统,同时又扎实有力地构筑自身的诗学,以回应和介入这个特别的时代。毕竟,很多时候,写诗更是一件发生于每个人内心的秘密工作。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诗人们来说,从喧腾的现场回到自身,面对着那不可言说的秘密,只有勇敢而不知疲倦地探索创新,才能真正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和旅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诗歌的写作
自然的呓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