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回忆父亲读书事

南京晓庄学院学生 高星雨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11日   13 版)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爸爸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爸爸初中毕业就没有再升学,十几岁外出闯荡,来来往往的行李中都有一些书。我小时候就看到张爱玲、三毛、路遥、萧红、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书散落在我家的各个角落。爸爸从来不会规定我每天必须看多少页的课外书。当他遇见一本适合我看的书,他会先读一遍,然后与我分享书中的内容,提起我对书本的兴趣。

    爸爸爱读书,也爱买书。我家的书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床头、桌角甚至被窝,而不是用一尘不染的书柜将其束之高阁。爸爸喜欢淘旧书,只要是好书,再破旧都会买回来。长大后我也喜欢淘旧书,现在南京的旧书店几乎成为我每月必去的地方。我用与爸爸当年一样的心境,感受着淘书的乐趣。我会想起小时候在爸爸的书上看到的那些属于他的痕迹,然后一点点被时光消磨。那个年代的墨水印在纸上会渗透好几张纸,那时候的圆珠笔也会在字迹的周围染出涟漪。读同样的书,用书籍对话,这样的方式早已经成为串联我们父女之情的纽带。契诃夫说:“告诉我你读什么样的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因此,我知道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时候爸爸会带我去书店或者逛旧书摊。我们走在南湖公园周围,遇见他认为的好书就会向我介绍,鼓励我读书。我记忆中小时候读《黄蓓佳文集》《戴望舒诗集》都是从旧书摊上买的。每次回家看到满柜子的书,像是我的童年在橱窗里陈列。

    再长大一些,我与爸爸的读书口味有些不同。爸爸喜欢外国文学名著,他能记住外国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名字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我总是混淆。我偏爱中国文学,古代文学和现当代都喜欢。我既青睐诗词歌赋的典雅精致,也热爱现当代引人深思的魅力。

    我始终认为,读书和写作关系密切,但终究是两件事。爸爸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常年看书却不擅长写作。爸爸健谈,但是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转化过程中又显得吃力。他与我交流书籍的时候,往往也只有不多的几句话,谈一谈对一本书的整体印象。我爱思考,往往想的很远很深,用文字记录下许多感受。我在读书和写作之间自由穿行,而爸爸读了多年的书,少有文字记录。汪曾祺说:“作家读书,其实是读另外一个自己写的作品。”我在别人的书中看到自己,在自己的作品里写下自己,我从未将读书和写作分离。

    爸爸这么多年的身份始终是一个爱看书的劳动者。我在不断地学习中,勉强算得上一个小小文人。我从爸爸身上沿袭而来的读书气质,始终深藏在我的骨血里。我不止一次地想过,我也要用同样的方式引导我的子女读书。爸爸喜欢夜里读书,特别是一觉睡醒之后,打开小台灯便能读上半夜。我更喜欢用大量整块的时间啃书,养成边读书边记录的习惯,整理写成读后感。

    两三年前,我发现我与爸爸的读书关系,出现了反哺的现象。我开始凝练概括书中的内容,向爸爸推荐我喜欢的作家和书籍。通过我的推荐,爸爸也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找书来看。我遇见的好书,他也会看。常常我放在床头看了一半的书不翼而飞,不用想也知道是爸爸拿走了。

    读书是我们这个平凡的小小家庭相对特殊的标志。妈妈这几年也跟着我和爸爸一起读书,看一些有趣的小说。尽管我们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农村家庭,但也是泛着浅浅书香的温馨集体。灵魂因为阅读而厚重,我们仨因书籍而如挚友。这脉脉书香是爸爸带来的,我将让它不断疯长,拓展生命的可能性。

回忆父亲读书事
读懂父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