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百字谈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11日   03 版)

    校园诗歌创作应降低重心

    刘宇荣 外国语学院(本科)

    校园诗歌的母题是青春,而不是知识,面向的是正在或曾经历青春期的读者,而非学院派、作家协会、比赛评委和颁奖嘉宾的眼光。

    一些校园诗歌过于依赖从既有的知识模板攫取灵感,追求技术上的前卫,忽视了最直接最鲜活的感觉,损坏了原本健康的写作状态。他们偶得的佳句纵有惊才也经不起琢磨,本质上还是在做文字游戏甚至文学恶作剧。

    校园诗歌理想的原生场所,应该建立在校园生活之上对总体青年的概括,或者其发生就是对既有模式的解构。或许从“怎么写”降低重心思考“写什么”,已经成为校园诗人们被大风刮跑前最迫切的问题。

    校园诗歌语言风格特点

    卢思宇 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

    校园诗歌的创作主体是大学生,创作的背景是校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于是校园诗歌的主题一般都会涉及诗人,即写作者自身的个人情感生活、日常所见所闻。

    因此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校园诗歌的语言风格大致呈现以下特色:

    首先,语言风格基调基本固定,以连绵的哀婉和强烈明媚的欢欣为主。爱情,乡愁,风景,感悟,生活琐事无外乎都是这两种基调。当然也会出现激愤的时候,有一种慷慨激昂,挥斥方遒的豪壮。

    其次,诗歌倾向于隐喻性。校园诗歌的创作者尚还需要成长,对于诗歌的隐喻方面或许会使用过多的比喻、意象。过量的修辞和意象的使用,会导致诗歌在语言上展现出一种“失真”的感觉,即诗歌的语言过于模糊,令读者完全无法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得诗歌为了让人读不懂而作,脱离了现实,脱离了诗歌最本质的抒发情感的目的。

    (作者均为四川大学在校生,感谢四川大学自在诗文社的支持。)

校园诗歌创作“圆桌论”
百字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