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文明的韧性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许建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6月18日   13 版)

    梁启超先生曾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明流传了下来。”纵观历史长河,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古埃及文明、以印度河为中心的古印度文明都各自陨灭,而以长江黄河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却得以经久不息,传承有续。究其原因,中华文明能历经风雨,绵延至今,最根本的就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韧性”。

    这种韧性小到体现在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上。华夏大地上历经朝代变迁,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文明延续,为了国之生存,不顾己之安危,舍生取义。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家中的墙壁上偷偷开凿夹层,将《尚书》藏于其中,这本典籍因此得以流传下来,为后世研究先秦时代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而在近代每逢中国生死存亡之际,数不胜数的英雄们用他们的行动体现中华文明的韧性。

    这种韧性大到在几千年光阴中,中国人民所坚持的最本质的东西。从传宗接代的保种思想,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流传谚语的衍变上,我们始终秉承“传承”的思想,始终坚信“忠厚传家久”。而在传承中,我们又热衷在包容中传承。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推崇运用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们并不惧怕刀刃相见,相反,正是有了足够大的底气和韧性,我们不畏惧争斗,才会选择更具温和的方式来对话解决问题。凡天下事种种,讲究“以和为贵”。以霸权征服为主的文明往往只能昙花一现,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如此道理。

    再谈“韧性”,其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的韧性,不仅仅是物理性质的韧,更丰富的是在内涵上的韧性,是民族精神,是文化思想,是革命信念,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

    一百年前的五四青年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青年在国难当头的“韧性”之大;一百年后,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传承这种“韧性”,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请给我们补上劳动课
青年的勇毅
文明的韧性
愿以小我筑中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