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八一场中学的记忆(随笔)

教育工作者 李粤梅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7月09日   12 版)

    微微细雨,远处的山色朦胧,不时腾起一股股白烟。雨滴的晶莹透着一丝凉意,那多年的记忆揉进她的心头。

    今天,我们乘车来到了距离陂头镇十几里外的八一场中学旧址。赖阿姨和夏师傅是一对夫妻,他们都是从八一场中学毕业的,自然对这个地方很有感情。我们站在中学门口,它几十年以来的变化一下子全涌了过来。校门打开着,只是当初那个书声琅琅的学校已然变成了一户人家的临时住所,屋内一条黑狗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因为旁边还有人我们才壮着胆子进去。

    屋子里人居住的痕迹很深,屋内墙角堆着一些农具,楼上还晒着刚洗好的大大小小的衣服。阿姨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着他们读书时的学校布局。她告诉我哪些是教室,并指着楼上右边那一间说这以前是老师办公室。绕到教学楼后面,那里已经成了一片长满杂草的废墟,夏叔叔看着眼前这片荒凉之地说:“前几年都还在,怎么这么快就……”据赖阿姨回忆,眼前这片长满杂草的废墟以前是学生宿舍,宿舍后面以前还是操场呢,那时候他们就是在那里做操跑步的。

    旁边的墙是用来出黑板报的,原本爬满墙壁的是同学们龙飞凤舞的粉笔字和异彩纷呈的涂鸦,如今已看不见任何痕迹了。墙壁上长满了凉粉籽的藤蔓,枝条攀援到墙头上,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像一个巨人般屹立着。

    走出校门,指着路边那条河,阿姨说当时那里的水很清澈,都可以照得到人影。那时候没有自来水,要洗澡和要蒸饭的水都是要去河里挑。在黄昏的时候,河边总是有很多同学在那里边聊天边洗衣服,她们在河边一字排开,成了读书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河边的青石板早已被河水冲刷着磨得光滑如镜。

    那个年代每家都会生四五个孩子,孩子都要读书,家里又比较困难,于是八一场火柴厂便成了很多人共同的记忆。那时候职工家属都会领材料回家做火柴盒,做好后由火柴厂回收,当时糊一万个火柴盒子可得6元钱。为了贴补家用和交学费,很多职工家属就领回材料来,领着孩子们一起糊盒子,经常做到深夜,糊了多少火柴盒子很多人已经记不清了。

    那时候一张电影票要五毛钱,家里穷的学生根本看不起电影,有时候非得等到公演才能看到免费的电影。为了满足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几个人一起结对走山路,尽管已经天黑,尽管通往镇里的路非常不好走,尽管看完之后还要一起行走在四下无人的深山小道返回学校去。很多人从来没看过这么好看的角色,看完电影后很多女孩子都纷纷模仿剧中的人物穿着打扮,因此常常会看见几个人同穿一样的衣服出行,旁人不知道就以为是发了新制服。

    在过去很多人都相信,如果幸福在路上,那一定是在奋斗的路上。起先他们走出学校的那一条小路是羊肠小道,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后来在先辈们的努力下,靠着一双双手,一件件最普通的工具,一点点地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于是先辈们就成了那一缕缕阳光,照耀在他们奋斗过的地方。小道清新,大路光明,以前的小道变成了大路,在通向山外的世界里诉说着岁月的悠悠。

八一场中学的记忆(随笔)
漫透栀子花香季(散文)
扔掉心里那块孵不化的石头(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