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庆群谈志愿文学

志愿服务处处都是,人人可为

徐庆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8月27日   08 版)

    (董学仁/摄)

    不论走了多远,都应该记得来时的路。不论登上多么高的山峰,都应该记得为何出发。这就是初心和使命。今年是我从事志愿服务的第20个年头,从事志愿服务、宣讲志愿精神、研究志愿服务价值、创作志愿文学作品,一路走来,脑海里时常会出现各种“为什么”?

    我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经常提及一个观点:志愿精神相当于道德,职业精神相当于法律。一个人如果有了志愿精神,职业精神自然不在话下。我呼吁,人们不一定都要去西部边远山区或者在街道社区从事一项志愿服务,但是都应该树立志愿精神和理念,它们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行善立德。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发扬着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是志愿者(是广义上的志愿者,不是狭义上的志愿者)。倡导志愿精神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文明进步。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不管叫不叫志愿者,都应该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

    《共产党宣言》里有一个著名论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即消灭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那时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也会消灭“雷锋”和“志愿者”,因为人人都是雷锋,人人都是志愿者,还用倡导学雷锋、做志愿者吗?还用把一部分人贴上“雷锋”和“志愿者”的标志吗?当然不用。因此,今天我们所做的都是为那个自由联合体的实现而奋斗。

    我们做得好吗?

    记得六年前一个公益人发起了“光盘行动”,提醒人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的美德。然而,我们身边的铺张浪费比比皆是。吃自助餐时,有的人剩余了一半。到饭店吃饭,常会看到一桌菜剩下半桌。我们不能在号召人们去志愿服务的同时,对很多人的奢侈浪费保持沉默。或者说,一边号召做好事,一边纵容做坏事。这样的社会就会失衡,失衡就会出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地铁或者商场乘坐扶梯应该站在右手边,左手边留给应急。仔细想想,万一遇到突发情况,有人要在扶梯上奔跑,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我们也都有开会的经历,会场经常摆放着矿泉水,那里一般都有热水或者温水设备。如果我们随身带着杯子,既节省了矿泉水,还省了一次性纸杯,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有一次,我采访一位环保志愿者。他说,如果可以爬楼梯就不坐电梯。人们在等电梯时,习惯性地把所有电梯钮都按下,但是你只乘坐一部电梯就可以了,其他被按下来的电梯开始运行,就是在耗费资源。

    在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小事随处可见。如果我们稍稍注意一下, 每人都有一份这样的意识,就可以为社会节省巨大的资源。今天,我们的确在经济上发展很快,但文化上的发展却很缓慢。今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也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广大群众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志愿精神呢?除了去西部边远山区、在城市街道社区当志愿者,还有没有其他的途径呢?

    我们从上面那些例子来看,在工作和生活中志愿服务处处都是,人人可为。

    那年,因为主持节目我认识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老师。一次,我们一起到出版社谈图书出版,先在一间会议室等候。离开会议室时,他的夫人曾芳老师随手带走她的杯子,又把会议室的灯关上,带上门。一系列的动作,让我受到了触动。

    今天,从中央到民间,从机构到个人,我们大力倡导志愿服务,其目的就是希望人人是志愿者,人人做志愿服务;希望志愿服务从政府推动到个人自觉自发。

    那么,作为为志愿服务摇旗呐喊、鼓与呼的新兴文学样式的“志愿文学”,就不能只停留在对志愿者事迹、故事的叙述上,而应该着重对志愿精神的本质、内核的挖掘,为“艺”不为“术”,更好地激发出潜伏在人们灵魂深处的“灵珠”。我们可以把它表述为爱与善,其实就是志愿精神和理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行善立德。

    我的微信公众号叫“小的爱”,意为每个人都有一份小小的爱。如果每个人都拿出一份小的爱,那14亿人的“小的爱”,就会汇聚成爱的汪洋大海。

志愿服务处处都是,人人可为
全世界不止两个地方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