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有一个选择
“老师,全世界不是只有广东和广西吗?”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话,我竟不知如何作答。自上海来支教,本想让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却被一个问题噎住了准备好的千言万语。在交谈中,才渐渐明白,在当地孩子们的眼里,全世界只有两个地方:广西——他们出生并长大的地方;广东——他们未来要去打工的地方。不论他们学习得有多努力,他们未来也只有一个选择,只能和父母一样在广东打工,区别也仅限于大酒店的“光鲜”与小饭馆的“踏实”罢了。
我想着告诉他们现实并不一定这样,可以通过学习改变人生。话到嘴边却实在也说不出来了,我再苍白的话语,都比不上他们看到的一个个身边人的规定路线。
我命由我不由天
趁着周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去县城唯一的电影院看了《哪吒》。且不论电影的各类特效与设计,当哪吒说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时,我似乎无心再看下去了。我想起了孩子们的脸,那群觉得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的孩子们。电影里的哪吒,被乾坤圈限制住了成长,这仅仅是有形的束缚。而周围人对他的偏见与职责,作为无形的束缚,却是比乾坤圈更为可怕的存在。他们不单单是将哪吒限制在了家中,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塑造的作用,把哪吒塑造成了那个他们口中的恶人。
这对于刚被孩子的话震撼的我,无疑是醍醐灌顶。周围人的固化思维在无形中正在塑造着一个又一个同样的人生轨迹。这些年仅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固然没有决定自己人生的能力,但他们的父母却早早地替他们做出了选择,甚至可能连父母都不知道,他们的人生还能有什么选择。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哪吒喊出的人生强音,这来自于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更源于他心底的那份不甘与顽强。而我们面对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不在身边,又有谁来帮助他们解开无形枷锁,让他们自由地作出人生抉择呢?
命定的束缚与挣脱
“老师,以后我的孩子不交作业也没关系,只要他识字就行。”这是家长的话,学姐转告我的。学姐还说起她之前的经历,内心又凉了一半。诚然,我们无意去评论父母行为的正确与否。那些谴责父母带孩子去打工的人们,又怎能知道,那破旧柴门后的悲伤故事?又或许,在家长们看来,这都是“对娃子好”。
作为支教老师的我们,并不是帮孩子做出决定,而是将更多的可能性告诉他们,启发他们探求世界的那一颗童心,不让小小年纪的他们满怀了对命运不公的怨怼。命运,多大的一个词,大到我们平时都不敢轻易运用。所谓的命定,是对过去后悔的掩饰,是对未来无望的麻木。强者以命运为参考,不屈不挠。
作为支教老师的我们,并不是去告诉孩子们,你们父母的想法是错的,你们的观念是落后的;更不是去带领他们大喊口号,给他们绘就“学习就一定能改变命运”的虚幻图景。作为孩子们人生中的匆匆过客,我们只需要陪着他们成长,让他们明白人生的多重性。别让他们被生活的惯性推着,麻木地走着,等到长大后回望走过的这一路,才觉得错过。陪伴他们的成长,让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这就足够了。
告诉孩子们,更告诉同样在成长中的自己。
上海师范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