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秋味(随笔)

谭鑫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09月17日   11 版)

    枣庄的秋天,地里的番茄黄瓜,田里的莲蓬龙虾,都已经过架;那沉甸甸地挂在树上的枣儿,成了孩子们仅存的盼望。

    枣庄的枣树无名无姓,村子却因它而得名。事实上,枣庄只有两棵枣树,却在我们的童年里留下了富余的甜香。

    枣树的位置并不当道,但总不缺人惦记。

    从挂果之日算起,不消到立秋,总免不了经历几次围观。那些不惜踏破荆棘,也要前来对枣树行“仰视礼”的人,定是每年枣树下的“老饕”,他们对待枣儿的态度,传承着长辈们侍奉庄稼的那份细心——总要通过自己的亲眼观察,形成对长势的个人预判,才能避免缺席成熟时的第一波热潮。

    而我每次都会爬上枣树,摘下一颗青绿的枣子尝过后,才会放心地对树下焦急等待的弟弟说:“莫急!还吃不得,再等两天吧!”

    等待枣儿成熟,像等待过年一样难挨。无数次我爬上枣树,只为验证它是否从青绿转为白黄,又何时由素淡换成红妆。

    到枣儿快要成熟的那几天,枣树已成了孩子们的聚集地,三五个小伙伴,在无事之余,总是心照不宣地往枣树所在地靠拢,或爬上那棵腰粗的枣树,在树上谈天、嬉戏。

    若有大人们从旁路过,总会惯性地问上一句:“枣子熟了么?”我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没熟没熟……”见孩子们都没有下手,他们自然信以为真。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守护着枣树,如同守护着童年的自留地。

    等到农历七月前后,枣儿终于被流火浇透,小家碧玉养成大家闺秀,一树树、一串串、一颗颗,像灯笼缀满枝头。秋风漫处,枣儿体态婀娜、火热相拥,吹响了丰收的前奏。

    成熟的那几天,枣树宛如村里的一个景点。在她四周,每天都有站在树上摘的人、有蹲在树下捡的人、有举着手臂指挥的人、有闻风而来的人。对于每个在她成熟期内造访的人,她都乐意逢迎,并报以慷慨,用不同程度的馈赠,填充着每个人的口袋。

    鲜有甚者,扯来一根竹竿,疾风骤雨似的挥打在枣树身上,这样粗暴的手段通常换来枣儿们更加激烈的抗议,那些掉落的枣儿一个个像负气出走的顽童,在举竿人的吆喝下,通通钻进树下被人踩得匍匐的草丛缝儿里,连影子都躲得严严实实。贪功求快的人,自然免不得一番好找或徒劳。

    囤积了几个季节的盼望,往往在这样几个人群密集的日子里,一哄而散。

    在那几天里,村里人皆流连此地,枣树风光一时无比;但无一例外的是,从来没有人空手而回。

    和等待枣儿成熟时一样,摘枣的时候,我也会爬上树梢。站在迎风的枝头上挑红拣绿,没等挂在手边的袋子填满,我便已吃了个半饱。这样的做法,常惹得树下“拾我牙剩”的堂弟心头不快,不停央求我带他到树上一起摘。此时我们便各据一处枝头,依个人喜好来决定枣儿们的归属。

    虽然相差十来岁,但在有一点上我们达成了共识:我们都喜欢小而饱满、标致圆润的小枣,嚼起来甘甜清脆、余味悠长。

    在枣树上招摇的青葱岁月里,天空总是绝无仅有的蓝,阳光温热又灿烂,我们躲在枣树的余荫下,只晓留意当前,无心关注时间走得快还是慢。

    落户外地的人回乡,如果赶上吃枣儿时节,是一定要带一些走的。他们总说:“枣庄的枣儿甜,其他地方买不到。”

    我哪会信?

    直到我也试着流连于异乡,在熟悉或陌生的街巷里穿梭张望,在精致或简陋的枣摊前细选精挑……手起手落,却不曾有一粒是相熟的枣。

    味道或许尚能复制,记忆却非花钱可买到。

    枣庄的枣,是乡愁的一颗感叹号。

秋味(随笔)
等待第一场秋霜(散文)
秋天的诗意(诗歌)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