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说

芙蓉国里尽朝晖

李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10月29日   03 版)

    在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湖南作家古华的《芙蓉镇》备受关注,2018年更是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画面”这是作者对作品的定义,书中湖湘风景的描写,民俗民歌的穿插呈现,湘西人淳朴善良的人性展露,将政治风云融进湖湘风情,以小人物的命运变迁书写时代变迁,让沉重命题下的作品增添几许浪漫色彩,很好诠释了立足湖湘精神、紧跟时代语境的创作理念。

    风情描绘的湖湘风情。近代湖南作家中有许多描写湖湘风情的作家,沈从文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深受沈从文“湘西小说”影响的古华,不但继承了沈从文的部分写作风格和形式,更是融入现实主义的笔法成就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学风格。古华曾在湖南五岭地区生活过十四年,对湘西的地形地貌、民俗风情、历史变迁十分熟悉和热爱,在他的作品《甜胡子》、《山川呼啸》、《姐姐寨》中都充斥大量对湖湘风情的描述,引用了大量的湖南民歌和民间故事。正是因为他对湖南地域风情的持续关注和不间断写作,他在《十月》上连载《芙蓉镇》时,就像一幅卷轴缓缓打开,让“湖塘中水芙蓉竞开,河岸上芙蓉斗艳”的美景和“各家瓦檐下挂着串串红辣椒,束束金黄色的苞谷种,个个白里泛青的葫芦瓜,四时八节乡民互赠吃食”以及芙蓉镇上的万人赶圩等民俗风情呈现在读者眼前。在作者的笔下,湖湘大地上处处都是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细小景致间都显出别样的丰韵多姿,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放下书本去寻找他们心目中的“芙蓉镇”。

    创作语言的湖湘风情。湖南方言众多,古华出生的嘉禾县属郴州管辖,因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之处,本土方言融合湘语、赣语、粤语等语言特点,形成独具一格的湖南乡土语言。

    在古华的妙笔下,《芙蓉镇》中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方言:“你回来也不把个信(给个信)!我早也等,晚也等”、“连衣服、裤子也筋吊吊(衣服破烂,布条一样在身上晃荡)的,现出土改翻身前的破落相来”、“有的说是因它的木质差,烧成木炭不厉火(让火烧得更旺)”……诸如此类的湖南地方方言在书中数不胜数。别有韵味的是书中写到的《喜歌堂》:“今日唱歌相送姐,明日唱歌无人和;今日唱歌排排坐,明日歌堂空落落;嫁出门去的女,泼出门去的水哟,妹子命比纸还薄……”这是源自于湖南嘉禾的哭嫁歌,有歌有舞、有唱有哭,极具湖南民俗特色。正是因为古华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湖湘文化有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地方方言,他才能驾轻就熟地将大量语义不同、形式多样的方言有机融入到创作,使其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互相碰撞,形成鲜活生动的语言世界,构筑成富有浓郁湖湘风情的“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感觉。

    人物塑造的湖湘风情。《芙蓉镇》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来展现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社会面貌的复杂多样,需要各式各样的具有突出个性的人物来展示和呈现。作品塑造了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黎满庚、李国香、王秋赦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着特殊命运的胡玉音,她是古华全力刻画,也是最能代表湖湘风情的人物。她出生不良,父亲是小客栈老板,母亲是青楼女子;她经历坎坷,经历过丈夫自杀的痛不欲生,被罚扫街病倒时差点陷入绝望……但她在命运面前却从未失去希望,独挑起家庭的重担,面对打击咬牙坚持;身为湘女的她用情浓烈,敢爱敢恨,与秦书田在困境中勇敢相爱,从怀孕、难产到独自带着儿子长大,与命运、世俗苦苦相争,从未低头。在她的身上,充分展现了湖南人性格中的显著特点——“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也完整展现了“用情浓烈、内外兼美”湖湘女子的特点。而小说的另一位主角秦书田身中也很好的体现了湖南人的特质,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他“吹拉弹唱坐得下,琴棋书画拿得起”,文艺功底深厚;他性格达观向上,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以达观的态度忍受着苦难。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也未绝望过,更未放弃过,坚信活着就有希望,“霸蛮”地与命运抗争,在胡玉音陷入困境,几欲放弃时,他更是一遍又一遍地吟唱“你是聪明的姐呀”,告诉玉音生活的困难总会过去,让玉音重拾生活的希望。

    芙蓉国里尽朝晖。洞庭湖畔、湘江岸边、湘妃泪竹、芙蓉国色……湖湘大地不尽的秀丽风景、民俗风情、湘语湘声等,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任由写作者去挖掘、去采撷、去提炼、去运用,书写出像《芙蓉镇》这样反映时代、反映社会、反映生活的佳作。

白鹿原头信马行
芙蓉国里尽朝晖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