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用手中的笔,把愉悦传递给别人

柯青坡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12月24日   16 版)

    我和文字结缘是被《中国青年报》的责任感所感染的。还记得2016年暑假,还是军校学员的我在解放军报学习,自费租住在一个不到8平方米的地下室,一本叫《永不抵达的列车》冰点新闻合集点燃了我。

    那时的我没有新闻的概念,只是透过特稿里这些形象的文字,打通了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此我便变成了《中国青年报》的铁杆粉丝。

    3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边防排长,也从一个中国青年报社的读者、一个粉丝,成长为《中国青年作家报》一个普通作者。

    “一条河只要足够深,哪怕就是被冻上些,私下里却也一直在暗暗发力,不停奔流,亦还是能最终流到自己要流淌的道路上。……”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刚刚毕业半年,那时的我一方面要适应驻地偏僻荒凉的环境,一方面要适应忙碌的边防基层生活。没来之前,我幼稚地以为在边防一方面可以和战友们一起爬冰卧雪,巡逻执勤,光荣地为祖国守好北大门,一方面可以以笔为枪,一边战斗,一边写作,实现自己心中隐藏许久的写作梦想。来了半年之后,我觉得爬冰卧雪、巡逻执勤、戍守北疆的梦想是实现了,但是写作的梦想,倒是渐行渐远了……心中郁郁自然是不必说的。

    正是在这种郁闷笼罩之下,得知了中国青年报社创办了一份文学新报《中国青年作家报》,按捺不住写作冲动的我,便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后来这篇名为《冰河》的稿子发表在了《中国青年作家报》上,这对于正遭遇创作困境的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冰河》的发表是和《中国青年作家报》相遇的开始,也是见证我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创刊,是一种对文学的坚守。像我这样的草根文学创作者,实际也存在着要不要坚守,要不要继续保留写作这个寂寞而又无太大现实利益的爱好。

    每一次写作都是一种对话,一种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和灵魂的沉淀。通过这种对话和沉淀,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文字能力的增强更是人生体悟的延伸,有助于在迷茫踌躇的时候让我们选出最符合我们内心的真实选择。学习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丰富精神传播感动的过程。

    今年7月,我在家中休假,得知报社初步拟定了“壮丽70年·红色传承”的专题策划,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希望能成为采访组成员。事实上,加入采访组与其说是一次学习写作的过程,不如说是一次谈心受教育的过程。

    回想起自己这一年的生活,我一直没有给自己目的性太强的任务,随性又无伤大雅地活着。待人接物,生活工作,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

    一年过去了,我虽然也曾因为不经常的加班熬夜头发脱落了若干根,也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偶尔变得急躁,但我整体上还是保持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定。这一年休假回家,我看到美丽的女孩,心也忍不住会跟着跳,虽然最终都无疾而终,但我还是时常鼓励自己要热烈地活着。

    是的,这一年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

    这一年,我喜欢上了阅读,养成了写作的习惯,每天睡觉前,我都会尽量看几段书,然后抽空写上两段随后记。这些让我行进在褪去稚嫩的道路上,即便有时步伐整齐,有时脚步凌乱,偶尔跳着嬉笑,也曾有过踌躇不前,但总体还是在前进着;即便前路偶有暗淡,但却始终若有光。

    这一年和以后的若干年,我都相信通过写作,愉悦会像闪电一样,在传递给我的同时,也会通过我手中的笔传递给别人。

2019的未完成,将成为2020的新起点
用手中的笔,把愉悦传递给别人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