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脑畔上的千年古树(散文)

自媒体编辑 辛杰峰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19年12月31日   12 版)

    本报记者 谢宛霏/摄

    山路一弯又一弯,炊烟一缕又一缕;哞哞叫的牛,汪汪叫的狗;男人在地头挥锄头吼信天游,女人在硷畔上拾柴火喂鸡仔,一群孩子在千年老树上摘果子。这里是我的婆家,藏在大山里的陕北小村庄。

    走进村口,沿着水泥路一直往后沟里走远远地就能看到婆婆家的新院落。当然,比之更显眼瞩目的是院子脑畔上,那棵有着上千年树龄的木瓜树。古树高8米,树围4米,冠幅5米,生长在海拔高度1100米的山头,它被誉为“榆林第一木瓜树”。2010年,该树被列为榆林特级保护古树名木。木瓜树也称文冠树,因顶端叶多为三裂,似文冠,故有此命名。

    婆婆说,今年春天木瓜树开花的时候,还有人扛着相机站在高高的山头来拍它。春华秋实,仍是这棵千年古树挺拔活着的证明。关于这棵木瓜树何时扎根于此,以及它的历史渊源,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探究过,讲它故事的耄耋老人世世都有,听它故事的毛头小子也年年都在。唯独它,经历风吹雨打冬雪寒却依旧生生不息,见证着这一方村庄里的人间烟火。因着这一棵千年古树的灵性,村民们在树旁修建起了一座庙宇,人们给树上披红挂彩,在庙里祈福求愿。人们在这棵千年古树的庇护下,多了些情意绵绵岁月流长的故事!

    每年三四月是木瓜树开花之际,千年老树开新花,说不新奇是假的。苍劲的树身,洁白的花儿,那交缠盘错的树腰数人才能抱合。一群孩子围在那儿打转玩闹,好像这就是他们眼中的欢乐世界。耕完地的农人们则在绿叶白花的树荫下乘凉,说的都是那一亩三分地的事儿。秋天一到木瓜也便熟了,很多时候,还不待瓜仔长实就被一群野孩子摘了果,掰开来啃。先生说,因为木瓜树就在自家脑畔上,小时候村里的孩子数他摘木瓜利索了。现在,再难看到一群孩子勾在树上摘木瓜,一来农民进城机会多导致的人口稀少。二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也实在不稀罕这种野果实,孩子们自然也不会再在那棵老树上寻找到什么玩趣了。再有,前几年农林业部门对该古树进行了再保护措施,给古树圈起了院儿,村里老少也对这千年木瓜树更多了几分珍惜与保护。

    想要在一个深山小村里找一个值得一观的地方,那是有难度的。而在这个村庄里,这个有着千年木瓜树的山头儿成了有点儿看头的景点。从院子抄小路往上走,七拐八拐就走到山顶顶上了。站在山头你能看到很多庄户人家的门前院后,也能看到黄土高原的连绵起伏。木瓜树位于山头儿边缘,面向村里那条不宽不窄的油路,背后是一片枣树坡,另一侧则能看到一山又一山的沟沟峁峁。陕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风貌在这里一览无余,恢弘壮美中含着那么一点儿悲壮凄然。站在山头,你喊一嗓子能听到阵阵回音,那声音溜进沟底里跑进山峁里,余音袅袅,打动人心。

    村里的人都说,千年古树有灵性。应着这古树的神秘伟岸,早些年村民挨着古树修建起了一座庙堂,供人们前来祈福求愿。每年正月初一,早饭一过便是大家上山烧香祈福的时间。善男信女们怀着虔诚之心来到木瓜树前,给树上披红挂彩,许下心愿。然后走进庙堂点一炉香,烧几张纸,磕三个头,许下长长的愿,走出庙堂后敲三下钟,放一串儿炮。也有常年出门在外返乡的人,回到老家必然会上那儿烧炷香拜一拜的。人们不是迷信,但是在古树下在庙宇前,还是将深深的牵挂与念想默默吐露,烧香祈愿,以求神灵保佑。我记得,前年春节的时候,我和先生穿着红色的棉服去古树下许愿。父母安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我们在树下许下了诸如此类的美好愿望。信或者不信,成或者不成,这都是我们的心之所向。千年古树让这一方人们的夙愿有所寄望,这总是好的吧。

    山路绵延处的村庄,有千年古树,有寻常人家。你可以说古树庇佑着那一方百姓,也可以说那祖祖辈辈的人们在呵护着那棵古树。

    从一年,十年,百年,千年,千年古树的年轮里写下了千年历史,也映照了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生命的热忱。

脑畔上的千年古树(散文)
念响一条河流的名字(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