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说

浅谈文学的“真实”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 刘江玲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1月21日   03 版)

    2020贺岁电影引发的争议,一直横亘在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之间,那就是:文学是“真实”的吗?

    在文学理论批评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那些饱蕴着深沉的现实情愫和生活哲理的文学作品总会引起读者强烈的精神共鸣。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们能够体会到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吟诵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们感慨作者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阅读《巴黎圣母院》,我们仿佛听到加西莫多敲的那声孤独又深沉的钟声;品味舒婷的《致橡树》,我们也期待找到我们生命中的那株木棉或橡树……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也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天生感性、反抗封建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雷雨》中所有冲突和矛盾发生在一天集中爆发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强烈的表现形式更能突出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意蕴。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真实性是文学深厚的底蕴,但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文学唯一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只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那部分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我们也希望,我们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责任编辑:只恒文

拼搏的力量与艺术的再现
浅谈文学的“真实”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