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过年就在于传递爱和情感

江苏海门市委宣传部 徐新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1月21日   12 版)

    本报记者 谢宛霏/摄

    岁月从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如水的时光,潺潺地永不停息地流淌着,悄然间,农历新年又已到了眼前。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俩字听起来就让人兴奋,尤其是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年”真是一个好日子。它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清苦贫瘠的岁月,抚慰着我们饥肠辘辘的童年,带来的则是无限的憧憬和向往,我们时不时地期盼着那个好日子的到来。

    小时候,临近过年,炒花生、炒蚕豆是必不可少的事。大人们挥舞着大铲刀来回翻飞,花生、蚕豆则在锅里打着滚,在高温炙烤下,偶尔会听到“砰、砰”的抗议声。孩子们一边看着,一边往灶洞里添着柴火,时不时的吞咽动作,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一锅豆子炒熟了,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抓一把,烫得龇牙咧嘴,却舍不得放手,少不了被大人们笑骂几声。

    蒸年糕也是过年的传统节目。一个圆形的木质蒸笼,下面是圆形木条制作的隔板,这就是蒸年糕的工具。蒸笼内铺上一层布,架在锅上,锅内是沸腾的开水。将搅拌好的米粉一层层撒在木制的蒸笼内,待蒸汽把米粉蒸熟,自然就黏合在一起了,香喷喷的年糕也就可以出炉了。出炉后的年糕放在桌上,用布包着,需要从四面来挤压。小时候搞不懂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才知道,挤结实的年糕黏性足、吃起来香,而且存放的时间也长,不容易变质。父母知道我们经不起新鲜出炉的年糕的诱惑,不等开口,就切上一两块分给我们,吃得我们小肚滚圆,最后连晚饭都省了。

    过年最大的福利就是家里会早早地买上咸猪头或咸肋条肉挂在梁上,新年的油水就全靠它了。而我们总是吞着口水望着它,心里企盼着早些过年可以大快朵颐。如今,想起当年吃肉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当油光锃亮、香气扑鼻的咸肉端上桌时,我常常急不可耐地夹上一块送入嘴中,小嘴一抿,油水挤出了肉块,顿时溢满了嘴巴,仿佛得到了一个最过瘾最舒服的拥抱,那种舒爽连绵不绝直冲脑门,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无法忘怀。

    年前的豆子、年糕、猪肉备好后,年夜饭则是过年的重头戏。无论人们平时再怎么节俭,年夜饭的桌上还是有鱼有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孩子们争相享受着难得的美食,大人们边聊收成,边说着祝福的话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心中都在祈盼家里每个人幸福安康。现在偶尔想起,总感觉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吃过年夜饭,第二天便是新的一年,人们又带着期盼和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

    如今,春节又是临近,小时候的那些年食变得太平常了。对于吃喝不愁的人们来说,过年成了一件需要记挂但却不再是期待的事儿了,它已简化成了一个个轮回中用以结绳记事的节点而已。过年的快乐就在于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岁,无论游子走到哪儿,也不管这一年在外面过得怎么样,过年时都得千里迢迢往家里赶,为的就是除夕之夜能和父母一起吃上顿团圆饭。其实,过年就在于传递爱和情感,在于人生在世的深深祝福。至于吃什么,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责任编辑:谢宛霏

回家过大年(散文)
过年就在于传递爱和情感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