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4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王雄谈小说之十七

关于好小说的标准(四)

王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4月07日   08 版)

    怎样让小说有文化?

    我在创作“汉水文化三部曲”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是塑造文化人物、引用文化典故、借助文化遗迹,来展示小说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历史和现实表达。

    二是依托民俗风情、店铺会馆,搭建起小说的文化舞台。

    有学者统计,“汉水文化三部曲”描绘了近百种汉水流域的民俗文化趣闻。其中,23种庆典文化趣闻,21种佳节文化趣闻,23种饮食文化趣闻,11种民居文化趣闻,12种戏曲文化趣闻。小说中琳琅满目的店铺,包括银楼、钱庄、当铺、鞭炮铺、灯彩铺、茶楼、会馆、古玩店、小食店、绸布店、中药铺等,多达106家。可谓规模宏大,数不胜数。

    我想说的第五点是小说的历史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说就是用文化的手段,来记述人们所经历的历史过程。用深刻的小说面目,反映深刻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生活。

    大哲学家希拉姆说得好:“人类假如想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需仰视繁星密布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消逝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

    我以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需要一定的历史沉淀,需要有一些沉实的东西,不拒绝对历史的反刍。沉淀,即反刍。历史文化的一切远征和远航,都必须与文化的回眸与反刍同步。只有经过反刍,也就是作家对生活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才有可能做到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提高。否则,小说就会轻飘不厚重。这个反刍的过程,我们称之沉淀期。

    这就好比我们端来一碗米,以此炊之为饭,只需一两个小时。若将米酿之为酒,就需要较长的发酵期、蒸馏期和制作期。

    历史与文化密切相关。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史。历史的沉淀,便产生了文化。譬如说,我们所住的没有历史的小区,是谈不上文化底蕴的,充其量用“新颖别致”或“舒适美观”来形容。然而,百年前或几百前的民居,如闽南民居、徽州民居,还有会稽山南麓的斯宅村,都是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民居文化”。人们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婚丧嫁娶、祭祀礼仪、服饰刺锈、音乐舞蹈等,都是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后,才沉淀和凝聚成文化的。反过来看,一定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表象,对丰富历史内涵、增添历史容量、乃至推动历史的前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历史是时间创造的。所以故事它又是一种时间美。我们通常是看不见时间的,但你若留意,便会发现时间原来就停留在每一件古老的物件上。其体内留存着生命的年轮,其背后是一片广阔的历史风景。

    当事物在无形的时间历史中穿过时,它便被一点点地消损与改造,因而开始变得古旧、剥落与含混,同时也就沉静、苍老与深厚起来。

    在这个无穷的历史长河中,这种古老虽然像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但它那明亮的闪光却已让我们深深铭记。 

    特邀编辑:董学仁

小说的初始意象是什么
关于好小说的标准(四)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