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阅读节

阅读,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李屏蓉 本报记者 龚蓉梅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5月19日   01 版)

    今年的“阅读节”流行“直播”。

    “2020年浙江青年阅读节”(以下简称“青年阅读节”)到5月9日晚,直播已进行至第3场,先后出场的领读人是丁谨之、都靓和徐竹。这项活动围绕“成长、情感、职场、榜样、科学素养”五个青春维度设置阅读主题,主打“青年牌”,让青年读者和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由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青年网、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掌阅、钉钉联合发起的“2020年浙江青年阅读节”,于4月26日上午10点正式启动。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闻到一款喜欢的香水,却无法用文字准确描述出它的味道;当你吃到妈妈做的年夜饭,唇齿留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你味蕾的体会;当你读完一本书或者一首诗,心生感慨,却不知如何组织文字……这时,如果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你便立刻如醍醐灌顶般文思泉涌。

    4月26日,是“青年阅读节”的第一场直播活动,在“直播间”浙江人民出版社时政中心主任丁谨之推荐的是《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一书,她边朗读边讲解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丁谨之还与青年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她认为青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间,“重点”是一定要多读“经典”。

    此次直播已被播放22.3万次,超过3000人参与互动。

    掌阅内容营销负责人都靓,在5月7日的第二场直播中,讲述了“阅读这件最重要的小事”。她认为,阅读“并非是那种非常宏大、非常高雅、非常神圣的一件事,它是组成我们生活的一件平淡、平凡、平庸、平常的小事”,就像我们吃饭、喝水、运动一样平常。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接纳自己,培养自信,提升表达能力,那就多阅读,把阅读当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做的小事去积累,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

    对于如何培养自信,都靓分享了两本书:《恰如其分的自尊》和《亲密关系》。“当我们把自尊水平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水准,就可以有效提升自信。而《亲密关系》这本书则可以让你更好地接纳自己,从而更加自信。”变得自信是有方法的,都靓与我们分享的“重点”是:

    第一是要远离那些经常会打击你的人或打击你的环境。因为这样的人和环境,会让你久而久之对自己形成一个心理暗示,就是“我可能不擅长我不行”,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恶性循环,你在每一次做这一类型的事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这些并不愉快的经历,从而让你更逃避这一类的事情,这样的人和环境可能就会消耗你。

    第二是需要找到你擅长的事。都靓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会带给你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了这种正向的反馈之后,你会找到一种做擅长的事时那种愉悦,然后想办法复制它。如果你觉得很多事都不擅长,那就努力或者认真去做一件事,直到这件事变成你的长处和优点,只要这件事让你觉得有成就感,你就可以不断复制这种感觉和这种方法。这样,让你自信的事就会越来越多,你便会从心底接纳自己。”

    杨绛先生说过:“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读书能让人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她看来,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进而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到了最后,是为了让人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从而宽容以待。

    什么是科学素养的“灵魂”?5月9日晚7点,在“青年阅读节”第三场的直播中,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徐竹,结合20世纪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著作《猜想与反驳》,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

    “科学素养的‘灵魂’在于理解科学方法,而真正科学的方法就是从猜想出发,以证伪的精神面对固有的、世俗化的知识,以寻求更高维度的真理。”在直播中徐竹谈到,真正科学的理论必须是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证伪性”是真假科学之间的划界标准。真正的科学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承担自身的风险性并总要作出“担风险”的预言,就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然1919年的日全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正确性,但广义相对论依然有被证伪的可能性,这样的科学是真正的科学。

    面对“批判性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直播间”另一端的学生张晓问道:“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徐竹回答说,面对当今的信息化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批判自我的动机,在生活中考虑海量信息的可证伪性并鉴别有效有益信息,作出符合逻辑的思考,并且接受自己的猜想是可证伪的,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虽然波普尔讲出了“可证伪性”合理的一面,但在阅读各类哲学科学书籍时,徐竹强调,青年朋友一定要有自我的判断,也许波普尔的“可证伪性”理论本身也可被证伪。徐竹的“重点”是,“当意识到外部世界不总是与自己所想的一样时,我们便拥有了科学素养的灵魂。”

    三场直播中,嘉宾与网友的有效互动,成为“青年读书节”的一大亮点。

    @吴天阳:丁谨之老师直言,多数大学生喜欢读过瘾的、故事情节突出的书,自己当年上大学时也不例外。丁老师说,推荐《心无百姓莫为官——精准脱贫的下姜模式》一书的目的是,让我们获得“课堂上没有、校园以外的知识”。“乡村的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有些人来说乡村是故乡,是乡愁,是‘床前明月光’,是我们儿时珍贵记忆的一些片段。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乡村是他们得到给养、是他们周末自驾游的地方。”丁老师的几句话让我想起了生我养我的山村。这样的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可我已经被深深吸引。我认为“青年阅读节”的意义,或许就是用一种浪漫的方式,去遇见一群有趣的人,去分享不同的书中趣事。如此简单,十分快乐。

    @韩媛媛:对于文学我从来都是熟悉却又感到陌生,老师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另一面。原来文学不只是在图书馆、教室或者一些高雅的场所,它可以在乡村,可以在田地,可以在很多地方,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

    @余湘:我其实一直有疑惑,我们到底该多读书,还是精读书呢?一方面我觉得大学生应该涉猎广泛,另一方面又觉得应该要有所专攻。都靓老师在直播中解答了我的疑惑,可以直接把书分成两类,一类娱乐性较强的,就泛读;另一类是功能性较强的,就精读。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帮助我在今后的阅读中“因材施教”,最后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是关乎一生的事情,对于这件重要的小事,我想我们或许可以从都靓老师的分享中获益一二。

    @今天也在努力学习:听了这么久,确实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我现在就去把手边的《莎士比亚全集》看完。

    @梁炎:2020年浙江青年阅读节系列活动,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大影响,从痴迷手机到开始交流阅读体会,这就是转变。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办越好。

    从丁谨之谈“以阅读 看世界”,到都靓聊“以阅读 观内心”,再到徐竹讲“以阅读 求真知”,“青年阅读节”前三场活动的“领读人”,以精心设计的内容、以直播互动来荐书;青年读者和学生看回放回味经典,写书评分享心得……这个“青年读书节”真的不一样。

    “2020年浙江青年阅读节”将持续至6月初,后续将有多位知名作者、书评人和图书编辑等“神秘”嘉宾出场。来吧,让我们一起阅读,在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只恒文

张炜:文学必须紧扣时代心弦
阅读,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远山
唐家三少:在故事输入与输出中寻找平衡
短篇小说写作的文学价值
我的青春,与书有关(散文)
给孩子的第一封信
青年巴金的读书和写作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