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写作练习课之五十六

小说可以有很浓的诗意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5月19日   08 版)

    董学仁/摄

    如果你熟悉陕西作家路遥,会知道他最早是写诗歌的,后来转到了小说。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比如,同是陕西出身的作家杨争光,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那一年就在《诗刊》发了作品,后来还出版过一部诗集《屋檐水》中英文双语版。杨争光把诗歌看得很雅、纯洁和高尚,坚持写了10年,到了1990年才开始小说创作。

    有评论者说,杨争光的这些诗,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我们都有过的那部分情绪经验,只是有些我们没有留意,有些很快忘记了,但在这些诗里,所有的情绪沉淀深入,将我们包围。

    也有人评价说,杨争光运笔老到,对人对事对文化的感悟独到细腻,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其见解深刻、个人风格十足。拿写诗来说,用词轻松,看似淡描,实则耐人寻味,包含的意蕴悠远绵长。他的目光所到之处,没有不能进入诗歌的内容。

    这些评价,给我们欣赏杨争光小说提供了方便,让我们注意到他对诗歌的追求融入了他的小说,在小说中渲染了很多诗意,确立了他独有的风格。

    先来看他的想象。

    小说里也有想象,可是在想象的品质方面,还应当向诗歌学习。这是因为诗歌的想象比较新奇,比较大胆,充满了质感。比如,你的小说要写这样一个事件:某人的头上落了一坨鸟屎,心里很恼火。如果使用想象力,你会怎样写呢?

    杨争光的中篇小说《流放》中有一段话:

    “刘杰三从标统大人的帐篷里退了出来,刚转身,头顶上就啪啦响了一声。他知道有什么东西落在他的头顶上了,他用手摸了一下,是一种黏稠的东西。他抬起头,一只鸟已飞过去老远了。一股恶气从他的心底拱了上来,他恨不得变成另一只鸟追上去。这也只能是一种心情。他无可奈何地看着那只鸟飞进了远处的树林。”

    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清兵管带刘杰三奉命押解一大群被称为叛民的老人、女人和孩子,走了将近一年的路程,到达了流放地。鸟屎落到头上的这会儿,标统大人刚指派了他去押送,他不愿意,又必须执行军令,就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他恨不得变成另一只鸟追上去,杀死那只让他愤恨的鸟。我们看得出来,这想象源于作者写诗的功底。

    然后看意象。

    小说特别注意形象,但仍然与诗歌不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是意象,也就是作者情感酿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情思的客观物象。

    换句话说,诗歌里的形象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被写作者的情感腌制过了,加了足够的调料。

    比如《流放》中的那些人,走在黄土高原上。小说写到的人与高原,都是一样漠然的神色,这显然是经过了写作者情感深处的熏陶——高原像漠然一样的荒凉,人们像荒凉一样的漠然,在漠然这个意象上合而为一。

    “初春的黄土高原和流放者们的脸一样漠然。土崖上偶尔会有一丛像树枝又像枯草一类的东西,在风里百无聊赖地摇晃着,不时划过流放者们的眼睛。没有人说话。他们一声不吭地走着。如果从远处看,他们像一群艰辛的蜗牛。”

    再来看语言。

    写诗的人都知道,诗歌语言要精炼,有张力,有跳跃。这些在杨争光的《流放》里都有明显的表现,可见作者把他诗歌上的语言风格拉到了小说之中。

    比如精炼:“依然是辽阔的草原。流放的队伍稀稀拉拉的,拖得很长。他们已走了整整半年。”

    比如张力:“……草原像梦一样变幻多端。那些土丘,也许是坟冢和石头堆,它们散落在其间,像浮出海面的礁石。只有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大自然才能养育出这种美丽的景致。”

    比如跳跃:“夜已很深了。清冷的月光洒在地上,洒在青峰堡里的每一顶帐篷上,悄无声息。偶尔能听到一声孩子的哭号,像夜鸟的叫声,遥远而空洞。”

    再来看思维。

    一般来说,诗歌的思维更活跃一些,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自由。在《流放》中,那支缓慢的队伍走到草原时,作者想写一个具有纵深感的草原。

    “青草很不情愿地退向两边,留出一条并不宽阔的路,弯拧着伸向更深处。无法估计它有多长多远……路边真有被遗弃的木车轮,不知是哪辈子的事了,车轮半埋在土里,已经干朽。那是另外一个故事。还有风干的头盖骨,它们和肥茂的青草一起显示着草原的古老和辽阔。它经历的事情多了,它什么都能容纳,不管是死去的还是正在生长的。其实,正在行走的这群人对这些毫不关心。他们仅仅是一群艰难的行路人。”

    最后要看意味。

    很多作家的小说,读起来很有意味,并且有各种不同的意味,受不同作者的喜欢。可见,有没有意味也是评价小说的一个标准。由于对诗歌十年之久的迷恋,杨争光的小说独具诗意化色彩,读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我们再读一段《流放》:

    刘杰三没有回家,也没有再来。许多年后,他在一个叫大莲花池的村子里找到秀枝,他看见她坐在石头上晒太阳。……秀枝没有吃惊,甚至没有抬头。她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女人了。

    “你还认识我吧?”刘杰三说。

    秀枝依然没有抬头。刘杰三能听见太阳光穿透空气的声音。

    “你是刘管带。”秀枝的声音像从屁股地下浮上来的。

    ……

    他们没再说话。他们一起看着那个男孩。他们感到他们的脊背被太阳烤热了。他们抬起头,看着太阳。

    阳光正是刺人眼的时候。

    上面这段是《流放》结尾。流放者走到了流放地,刘杰三返回复命,得到提升,但他借口要回家看看离开了军营,去找在押解途中逃跑的年轻女人秀枝。小说没有写他为什么去找她,怎样找到了她,找到之后又做了什么,像一首诗应该结尾就要结尾,像一支曲子留下了余音。

    杨争光说:“发现诗性,保持诗性,不仅在后来的写作中,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生命中都显示了它的贵重。诗性并不抽象,它很具体,只要你有诗心,并能留心,就能和它相遇。”

    今天的写作练习有三个步骤。

    一、深度阅读。找到《流放》或你能找到的诗味较足的一部小说,划出具有诗性的想象、意象、语言、思维、意味的段落,摘抄在A4纸上。

    还有小说的对话,经过诗化处理之后比较耐读。发现之后一并划出。

    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二、继续思考。在这部小说里,哪些人物受到作者的诗化处理?他们体现出哪些或崇高或悲壮或深沉的个人品质?由他们引发的情节与普通小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美感?

    三、模仿写作。找出你一篇不算成功的习作,加入诗化的处理方式,再写一遍。

    如果你发现你的这篇旧作,人物与情节都比较平淡,没有生死存亡、爱恨情仇的强烈冲突,也不要紧,尽量保持原有的人物故事。你可以读契诃夫的中篇小说《草原》,模仿他的写法再写一遍。唯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诗化,不是散文化。

    特邀编辑:董学仁

青年巴金的读书和写作
小说可以有很浓的诗意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