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5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的语文老师:一缕阳光的温暖

曹吉锋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5月26日   06 版)

    阳光是造物主,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世界的时候,大自然开始复苏萌动起来。小草儿欣欣然睁开了眼,小树儿晃动着伸了伸懒腰,小花儿的脸上绽放开了笑容,它们抖擞起精神,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如果说人生路上也有一缕阳光的话,那么这一缕阳光就是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孟凌云老师,她照亮了我的内心世界,让我的生命变得温暖起来。

    那时,孟老师三十多岁,个子中等,扎个马尾辫,戴一副黑边眼镜,一笑起来,脸上就会留下两个浅浅的酒窝。她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我从来没有见她在课堂上生气发过火。她讲课很认真,每篇课文、每个章节、每段句子都在她娓娓道来的讲授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书本上跃然下来,走进我的脑海深处。语文课成了我最喜欢上的一门课,每次上课我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听讲,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在孟老师的课堂上,我品读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婉转,认识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李白,激发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领略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大气,感受了“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的缥缈和浪漫。

    为了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孟老师到当时只有教师才可以借阅的校图书馆借来了《读者》《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课外读物,供同学们阅读。高中阶段,在高考红线的巨大压力下,我们每天埋没在书山题海中,这些课外读物无疑成了调剂枯燥单一生活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为了锻炼同学们的作文能力,她还让我们把读到的精美词句、感人故事和名人名言等抄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思想碰撞的火花,跟她一起分享。在我们每次上交的笔记中,她都会用红笔做出评语,写出一些勉励和评论的文字,这不仅是孟老师教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也为我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练笔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是月考、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我的作文都能取得高分。

    有一天,在讲完预定课程后,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孟老师就问大家想听范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听。于是,她就让班上一个朗读功底不错的女同学来读。在女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洋洋洒洒的文字飘洒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我坐在教室靠后排的座位上,一听便感觉到是我写的作文,心脏禁不住怦怦地跳起来,手心也攥出了汗。读完后,孟老师说,这篇范文的作者是我们班同学,大家知道是谁吗?同学们都很惊讶,互相询问是谁。她示意大家静下来,微笑着说出了我的名字,并让我站起来。大家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在一片羡慕和惊讶声中,我笔挺地站着,内心第一次感觉到了满足。在那个唯分数至上的年代,我却严重偏科,除了语文,其他科目都一般,数学更是一塌糊涂,总成绩靠后。在班级里,我属于默默无闻的类型,从来都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篇范文,却让我一鸣惊人,大家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起来。

    从此之后,我更加热爱语文课,作文也一次次被作为范文来朗读。我开始变得自信起来,上课积极发言,成绩也慢慢地有了起色。在后面的高考中,我跨过了独木桥,走进了象牙塔,打开了一扇感知外面世界的窗户。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二十多年后,当我再回想起来,孟老师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来朗读,或许这只是她教学生涯中一个极其普通的做法。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的举动,却让我这个严重偏科在许多老师眼中都无可救药的学生,内心建立起来了自信,成为改变我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人生旅途中,我时常会回忆起那堂作文课,回忆起那次范文朗读,回忆起那个笑起来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可爱可亲可敬的孟老师。她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前进的路,让我迈出的每一步都更加踏实、更加安稳、更加光明。

    责任编辑:谢宛霏

我的语文老师:一缕阳光的温暖
母爱在记忆中蔓延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