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六一特别报道·两代人

林萧和女儿申雨霏:像文友切磋,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报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6月02日   01 版)

    林萧和女儿、小诗人申雨霏。(受访者供图)

    编者的话:

    “有一个作家爸爸或诗人妈妈,不一定是件快乐开心的事,因为这些命定有些古怪性情的家长,喜欢熬夜写作,喜欢友朋欢聚,喜欢心血来潮,没准有的还喜欢拿小孩子恶作剧。”

    作家高洪波的这段话,形象地概括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代人”的文学情与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轨迹和文化心得。很多作家并不太希望子女从事写作,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如果作家爸爸或诗人妈妈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进而有兴致辅导他们的作文写作的话,子女肯定受益匪浅……”

    “两代人”系列专访(六一特别报道),以此展现的是文学的魅力,搭建的是沟通的桥梁,追寻的是内心的萌动,弘扬的是文化的传承,敬请关注。

--------------------

    家庭“古诗词比拼”,与爸爸妈妈玩“诗词接龙”,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和场景。

    “我没想到女儿也爱好文学,也许这就是缘分。”80后作家林萧对《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说。

    早在中学时代,林萧就显露出自己的文学才华,他曾被评为第四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大学毕业后,林萧从事媒体工作至今,在文学创作之余,撰写了大量新闻报道,还担任过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

    林萧的女儿申雨霏,2010年4月出生,现就读于广东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四年级。

    她爱好阅读和写作,八岁开始发表作品,九岁加入中国诗歌学会和清远市作家协会,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之一,也是清远建市以来年龄最小的市作家协会会员。

    2019年12月,申雨霏的第一本诗集《雨霏时间》公开出版,诗坛泰斗贺敬之为她题写书名,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杨克,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唐德亮分别为诗集作序。

    语文老师燃起了我心中的文学火苗

    林萧:我从小生活在湖南永州一个偏僻的农村,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接触过什么课外书。幸运的是,当时的初中语文老师见多识广,经常给我们讲课本之外的东西,我的作文也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就是从那时起,语文老师的鼓励燃起了我心中的文学火苗。后来,我到县城读书,开始接触文学书籍并在报刊发表习作,算起来,这应该是我文学创作的缘起。到了大学,应该是我的文学成长期。学校的文学社团经常开展活动,这些都影响了我。这个时期,我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了作品。

    当然,校园时代取得的文学成绩与走向社会后有着较大的差异。文学创作毕竟是虚的东西,而就业找工作都相对务实。虽然也曾经历过曲折,好在我幸运地从事了与文字有关的媒体工作。回过头来看,其实文学本身并不能带给我们什么,但是通过文学这个载体,能够让我们丰富自己,并借助良好的文字基础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对发表作品的兴趣淡了不少。绝大多数时候,写了就放在本子上,偶尔整理出一两篇作品,女儿常常是我的第一读者。最近一两年,我主要跟女儿一起阅读儿童文学方面的书籍,感觉儿童文学非常纯净,不仅适合孩子读,也适合大人读。

    除了阅读,我近期也写了一些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儿童诗。只要写了儿童文学方面的题材,我都会给女儿读,每次听到她说“写的真好”,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申雨霏:大约两岁时,我开始接触书本,因为我当时还不识字,家里给我买的都是儿童绘本、看图识字之类的书。到了3岁上幼儿园时,我识字了,爸爸妈妈给我讲童话故事,我觉得书本很有趣,自己开始看一些简单的书。6岁开始,我对书开始“着迷”,经常拿着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爸爸有时带我去图书馆借书看,还经常给我买书。

    因为爸爸出过诗集,我经常拿他的书看。我觉得爸爸书里的字一行行的挺好玩,7岁时,我开始在笔记本上学着涂鸦。8岁那年暑假,我写了一首诗《夜晚的北江》,爸爸看了后很喜欢,就给我投稿在报纸上发表了。从那时起,我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除了写诗,我还写童话、日记、作文、小说、小剧本,爸爸对我很宽容,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爸爸说我长大后不一定要当作家、诗人,爱好阅读和写作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所以,写作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爱好,我很开心。

    一般放学回到家写完作业后,我就做一下手工,然后到小区走一走或者回家看书。我喜欢看儿童文学和益智一类的书,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有时候还会跳舞、唱歌、画画、练书法、朗诵。最近在看写作方面的书,因为快要考试了。

    从小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无论如何都是有益的

    林萧:作为家长,我对于孩子没有过多的期望,也没有过早给孩子订立目标,即使她现在出了书,也并不意味着她以后一定要当作家或诗人。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无论如何都是有益的,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充实心灵,写作也可以锻炼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我最大的期望是,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做一个正直、善良和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没有给孩子什么文学启蒙,家里有很多书,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孩子可能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喜欢阅读和写作,我觉得顺其自然挺好。

    申雨霏:我跟爸爸是好朋友,当然可以平等地对话啦。爸爸的写作经验丰富,他有时也会给我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有时候写作没灵感了,爸爸妈妈就带我去公园散步,看看那些开放的花朵,还有那些刚发芽的小树苗,在空中飞翔的蝴蝶……然后,跟我一起讨论,这样慢慢引导,我就会有灵感,回到家就能提起笔写。爸爸妈妈对我说,他们没有对我抱很大的期望,希望我可以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就好。当然,我希望自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这样爸爸妈妈肯定会很高兴。

    不像父女在对话,像是文友在切磋

    林萧:我很少跟孩子亲子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一般让她自己去查字典。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很重要。女儿识字后,都是自己阅读,她的阅读速度现在已经超过我,一本两百多页厚的书,她通常半天时间就能看完,这也许就是从小独立阅读得到的意外收获。有时候,我们会就一本书或者书中的某篇文章进行讨论。我们写的文章也会互相阅读,谈谈感受,指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不像是父女在对话,倒像是文学朋友在切磋。

    申雨霏:每次写完作品,我就会跟爸爸妈妈分享,他们会给我讲这篇作品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为了培养我的古诗词知识,爸爸鼓励我背诵《诗经》《道德经》和唐诗宋词,我们有时候在家里举行“古诗词比拼”,爸爸当裁判,我跟妈妈是选手,我们比赛看谁积累的古诗词知识多,看谁背诵古诗词背得快又好。有时候在公园散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诗词接龙”的游戏,比如定一个“花”的主题,我们每个人轮流把与花有关的诗词说出来,一直说到再也想不出了,再进入下一个主题。我很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别看我年龄最小,有时我还能拿冠军呢,嘿嘿。

    林萧:不管社交媒体怎么变化,数字生活多么快捷,我想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坚守,比如很多人喜欢网络阅读,而我一直喜欢纸质阅读。我家里每年买书、订阅报刊的费用大约在一两千元左右,网络阅读通常是快餐阅读,手机或电脑屏幕一关,文字就消失了,而捧一本书在手中,枕着书香入眠的感觉完全不同。当然,我也看微信和App,从手机上更多的是了解各种资讯,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还是纸质更贴切。说到底,用什么方式阅读并无好坏之分,自己随心、随意、开心就好。

    受访者简介:

    林萧,80后青年作家、诗人。作品散见《中国青年作家报》《诗刊》《星星诗刊》《文学界》《青年作家》等报刊,著有诗集《朋友别哭》、长篇小说《苦夏》,现供职于广东新闻媒体。

    申雨霏,广东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四年级学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清远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在《中国青年报》《诗刊》《中国青年作家报》《诗歌月刊》《中国少年儿童》等报刊发表作品近200篇(首),出版诗集《雨霏时间》。

    责任编辑:谢宛霏

敬一丹:妈妈不在,我一眼望到了月光
林萧和女儿申雨霏:像文友切磋,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汪曾祺: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倪萍:我情愿背一本沉沉的书
网络小说大IP是如何诞生的
假装长大的一天
牵手优秀文学作品涵养精神生活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