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故乡情事

旧时蝉声唱流年(散文)

张浩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6月23日   07 版)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时光的流水把童年里许许多多的往事冲刷得了无痕迹,但罗大佑先生的这首《童年》,却时常勾起我对儿时夏日的美好回忆。

    火炉一样白晃晃的阳光,郁郁葱葱的杨柳林,或低沉或高亢的蝉鸣,童年的夏天,总是那么缓慢而悠长。

    这些年,离城市近了,但离蝉声远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声声蝉鸣,韵律款款。倾听来自自然的声音,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境界。

    蝉在夏天歌唱,仿佛是和夏天约好了一般。夏天一到,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就登上高高的舞台,声声唱响夏天。蝉们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仿佛一场盛况空前的大合唱,为夏日的乡村,为童年的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其实,儿时最兴奋的事,不仅仅是听蝉,还有捉蝉。捉蝉带给我们童年的乐趣,同样深深地印在记忆里,成为一道不变的风景。

    六月下旬。北方的乡村,已是盛夏的热烈,伏天一到,艳阳高照,暑气蒸腾。漫步在运河古道,两岸葱茏的树木间,那栖息在枝头的大大小小的蝉,在连绵的树林里一起发声,整个河面立时沉浸在一片“知了”的齐鸣之中,也分不出是此蝉还是彼蝉的声音。

    在家乡,人们管蝉叫做“知了”。管蝉的幼虫叫做“知了猴儿”。蝉有大小,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品种:个头小的蝉,身体灰色,家乡人叫它们做“伏了”;个头稍大的蝉,是黑红色的,我们叫它“黑蚱蝉”。小伏了的叫声婉约动听,像山间的涓涓细流;老黑蚱蝉的叫声高亢苍凉,似潮涨潮落的海浪,两种叫声混在一处,起伏跌宕,给夏天带来蓬勃的生机。

    小时候,夏日乡村,孩子们的娱乐活动很单调,可大家又都不愿窝在蒸笼般闷热的屋子里。每天大多的时光是泡在水里的——河水里,雨水里,汗水里,也会爬到树上掏鸟窝,捉知了。那时候,运河岸上多的是杨树柳树,成了我们捉蝉逮鸟的好去处。捉蝉我们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一根长长的竹竿,再找一根马尾,把马尾在竹竿顶部系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活结儿,然后去套捉树上的蝉。另外一种是用长长的细竹竿收集屋檐下、墙角处、树林中的蜘蛛网,将其绕成一团,形成粘连性极强的捕蝉器,跟捉蜻蜓差不多,悄悄靠近正在欢鸣的蝉,只要粘住翅膀,蝉儿就飞不掉。

    燥热的夏天单调烦闷,唯有阵阵蝉声,给夏天平添了一片盎然生机。蝉鸣就是一首夏天的歌,蝉是枝头上的精灵,是夏天的一道闪亮的风景。晌午过后,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是蝉叫得最响亮的时候。只听“叽了”的一声,一只蝉开始唱了。“叽了—叽了—”,另几只立刻回应。之后,众蝉响应,每棵树上的蝉都鼓着胸脯,扯着嗓子,一声接一声地叫嚣着,根本不让你的耳膜有片刻的安宁,蝉声覆盖了鸟鸣和牲畜吠声。对于午睡的大人们,这些声音曾经令人生厌,现在却成了记忆里的天籁。

    据说,蝉要在树下泥土里蛰伏数载,默默汲取树根、泥土的养分,从泥土到树梢,经过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才能羽化为蝉。

    如今人到中年,对事物有了新的感知和认识,知道了蝉的出世、离世的生命历程,心底不禁对它敬佩起来,突然明了儿时捕蝉所带来的快乐,无疑是对蝉这个小生命的一次残忍的伤害。想想,在炎炎夏日,大地被晒得滚烫,空气也散发着灼热的气息,蝉披一身热浪、不知疲倦地引吭高歌,用它轰轰烈烈的生命绝唱,为我乏味的童年平添了无限的乐趣,这种淡泊无为的生活态度和奉献精神,永远值得赞颂与学习。

    我爱蝉,爱它悠扬动听与世无争的歌声,爱它不畏炎热为人们贡献快乐和希冀,蝉鸣让童年的夏天更清静,让童年夏夜的星空更深邃,月光更清幽。

    责任编辑:龚蓉梅

旧时蝉声唱流年(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