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6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研支团”的烙印(随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 黄欢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6月23日   11 版)

    “研支团”,对于目前的我是个烙印,印在身上刻在心底。不会拿出来说,但一年的青春却常常独自拿来回忆。

    依然深深记得5年前的初秋,参加了学校的考核与面试。记得考官问我,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我说:“一切可能是家族遗传,我的祖辈都是教书匠。也许源于深刻内心的梦想,我想成为一个教书匠。”带着这样一份“家族遗传”,我通过了审核,加入了团中央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

    当我推开自己在当地要生活一年的宿舍,里面是极简的,一架高低床看起来似乎会吱呀作响、一张木课桌长满包浆、一个电风扇吹出火热的风在欢迎我,以及一个内心清凉的我。于是在这里开始了我的一日三餐、每周停电、时常停水生活。

    记得支教期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支教是我的青春长征》,曾经计算过,每天上课、行政、巡堂一天下来我要走近两万步,大约是每天5公里,我的家离都安大约是1800公里,等在都安工作完一年大概也在这片土地上走过1800公里。

    我愿意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我们这届支教团离开这座小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辞而别”。去车站的路上,我在教职工微信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已圆满完成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即将返程,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与陪伴,愿有缘再次相遇。”

    如今的我,即将毕业,工作已定,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恰巧”我工作分工中的一项即是研究生支教团。

    期待因为工作再次踏上都安的土地,回家,回到这几年深夜里会想起的地方。

    特邀编辑:曾松亭

陪“蜗牛”散步(散文)
支教感悟
“研支团”的烙印(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