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7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七一专题 | 青年说经典

典型形象与时代力量

刘天宇(00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7月07日   03 版)

    《红岩》之所以能够成为红色经典,是因为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意旨已然连接为一种典型的对应关系,即每当提及许云峰和江姐,我们总会想起他们所代表的革命热情与无畏精神。因此,有论者将《红岩》视作“一本教育青年怎样生活、斗争,怎样认识和对待敌人的教科书”。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这种形象建立而来的不仅是故事情节与象征精神的传达,还有红色力量的延续——当我们读到许云峰和江姐等与特务顽强斗争的时候,不免会从内心生发出一种共感的力量。这种内在的力量源自对抗美蒋的革命年代,得益于红色经典的传播,进而成为时代话语构筑红色文化总体性过程中的一座丰碑。

    《红岩》的经典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在反复改编和多次转用中逐渐完成的。在出版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红岩》被以歌剧、连环画等多种形式改编,仅以《江姐》为名的评剧、越剧等新编剧目便有近十种,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当数电影《在烈火中永生》。

    随着影视传播媒介的兴起,如今仍间或有相关改编作品推出。在外部研究之上,《红岩》的文本亦需引起关注,我认为《红岩》经典化还应当归因于文本的真实性与纯粹性。《红岩》的两位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以及未能署名的刘德彬,均有渣滓洞迫害生活的亲身经历,也是书中诸多原型人物的并肩战友,他们的创作基于一系列的报告文学及革命回忆录,使得对矛盾冲突的书写以及江姐等形象的刻画颇为真实可感,能够引发共情。同时,由于创作中采用的零度聚焦视角,全知全能的叙事将人物透明化,个人欲念与羁绊在突出革命精神的表达意图之下趋于边缘化,审讯与抗争化作精神世界的直接交战,最终达成了由个人叙事向历史叙事的转变,即《红岩》的经典化过程。

    作为一部已然成就的红色经典,《红岩》为今天“新经典”的创作指明了方向,其极力书写的锲而不舍与宁难不苟已在当今生成了属于新时代的精神表述。《红岩》中所昭示的红色精神与创作理念不仅塑造了真实饱满的人物群像、抒写了凝练纯粹的时代力量并延续至今,还为新时代“新经典”的诞生乃至更为广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有效范式与充足养料。当代文学作品中不少有着对《红岩》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崇高叙事的传承,并且通过这一方式逐渐构建起通向“新经典”的路径。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责任编辑:只恒文

是什么让《红岩》经久不衰
典型形象与时代力量
用生命写成的书,让我们铭记一生
读懂了绣红旗,也就读懂了《红岩》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