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7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青年访谈

《局中人》编剧刘誉:谍战剧要更有“人情味”

赵晨琰 本报记者 谢宛霏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7月28日   04 版)

    扫一扫,看视频

    由张一山、潘粤明领衔主演的谍战剧《局中人》正在热播,该剧讲述了哥哥沈林和弟弟沈放两人因为共同的信仰一起奋斗、一起投身革命的故事。而该剧的编剧兼导演刘誉却少为人知。近日,刘誉做客中国编剧社群直播,分享编剧从业者的创作心得,畅谈优秀编剧养成的“修行之道”。

    刘誉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后,留校读了导演专业的研究生,后来又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博士。原本想做制片人的他渐渐意识到制片并不能完全满足自己诉求,转而从事了编剧。从《锋刃》开始,刘誉端起了镜头,开始试水自编自导。这期间他也一直在北电当老师,教授影视制作相关的课程。

    刘誉的名字并没有他笔下的剧本为人熟知,《我的经济适用男》《老牛家的战争》《做次有钱人》……从小生活到大时代,从谍战到家庭伦理、都市言情,他总能切中人情人性与时代变迁的脉搏。而本月正在荧屏上热播的《局中人》,是刘誉走在编剧之路上近30年的新作。他说,“创作就是一场自我坚持的修行。”

    剧本要更加通俗化、大众化,不能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

    近年来国产谍战精品频出,《潜伏》《悬崖》等脍炙人口,《局中人》则用另一种方式巧妙突围。除了谍战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冲突紧张刺激外,刘誉对这部作品有他独特的期待。

    在他看来,谍战剧除了应具有一般要素外,还要更有“人情味”。为了让人物“更有灵魂”,刘誉在创作中颇费苦心。首先,剧中的所有人物都有他独特的作用,第一集里沈放救下的陈伟奎,看起来不起眼的乔治其等等都有其独特的身份、立场和推动情节的作用,同时,他们也都是立体的、丰满的,这些配角也有其各自的“归宿”。其次,剧中人物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为共产主义信念所坚持的过程中,也有着复杂浓烈的人物情感、家庭情感、兄弟情感,包括真实感人的爱情。

    作为小说原作者、编剧兼导演,刘誉与《局中人》已相处日久。原著小说从2015年开始构思,2016年才得以完成。

    编剧出身的经历使得刘誉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完全的作家。在他看来,写剧本和写小说虽然都是文学创作,但剧本要更加通俗化、大众化,不能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因此,在落笔写小说的第一个字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视觉化的构想。

    “写剧本和小说是完全不同的,小说可以是纯文学的自由表达,但剧本就是以孵化影视项目为导向的。剧本比小说创作受到的限制更大。在构思一个剧本的开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面向什么样的平台和观众,不同的类型就要对应不同的写作方法。”刘誉坦言,创作剧本大众化的要求会使得编剧牺牲一些艺术创作的空间,压缩作者的个人风格。“一个好的编剧不能是一个决绝的艺术家,剧本风格的限制也不是写不出好作品的理由。”

    谈到编剧的剧本创作,刘誉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几十年的创作之路走过,他把剧本创作形容成“一场长久的自我修行”的过程。他解释道,“修行”意味着创作是漫长、艰难,甚至是煎熬的旅程。“有人十年磨一剑而无所得,有人几个月就有‘爆款’,只有做好长久的艰苦的心理准备,才能平静地去创作。”而在他看来,这场“修行”要分为“门外”和“门内”两重境界,“门外”是外行人跨入编剧行业的门槛,“门内”则是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长久之道。

    不能一味地按照按《悬崖》和《潜伏》等固有的模式去写

    对于“门外”的修行,刘誉认为做编剧门槛固然存在,但并不意味着进入哪个学校,读了哪一个专业就叫跨过了这个门槛。“这个门槛实际上是你对这个行当的认识,对作品的认识,对文学的审美,对故事的审美,对影视剧集的审美认知,也包括你对这个世界,对人类的认知。当你对影视作品,对故事,直至你对社会和生活本身的审视达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你的审美自然就达到了,你也就跨过了这个门槛。”他说。

    进入这个行业、有了自己的作品后,如何能保持长久的创作的生命力,还需要编剧进行“门内”的修行。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剧本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改动、删减的状况,而这时就需要编剧学会在适应当下的同时保留作品的艺术价值,而这正是编剧们最需要修行的“真功夫”。

    “《悬崖》和《潜伏》是不是谍战剧的标杆?当然是,但能不能一味地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写?不能。艺术创作和现实的行业规律客观上存在着偏差,这是必须承认的。我们不能去追求所谓完全的‘创作自由’,以此作为没有好作品的借口。”他认为,编剧在“修行”的途中重要的一课就是真实地去了解剧本创作的特点、了解行业的现状,他希望编剧们不要把自己的作品看成完美的艺术品。

    “像堂吉诃德一样一边大喊着‘决不妥协’一边冲向敌人是很轻松的,真正需要修炼的是在行业的挤压中寻找创作风格,保持自己的创作热情,”刘誉笑言,“如果我年轻十岁,有人改动删减我写的剧本,我一定和他拼了,但现在心境不一样了,即使藏起自己的风格,也要努力保证叙事的完整性。我希望能够尽量在保持艺术创作本身独特规律的同时,去符合我们当下时代的感召,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作者必须坚持的一个方向。”

    同时,编剧们在创作中还需要保持不断地吸收和创新。“修行不是出世的修行,而是入世的修行。”刘誉说,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修行都在深山老林里,但编剧的修行恰恰要走入真实的社会,观察真实的人,常看常思,常写常新。“陈旧是编剧最致命的病,”他说,要时刻把握行业的变化,跟上新鲜时代的脉搏,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的作品。此外,一个好的剧本也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虽然影视剧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但也可以把小众题材的光芒放到最大。

    虽然“修行”之路坎坷艰苦,但刘誉始终保持着对编剧职业的一腔热血。在他心中,创作始终是一个“能够证明自己活过”的事情,“你可以尽情地去表达你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对你身边的人的情感,能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去传递你构想出来的作品,作品又能传递你的思想,你的情感,你的精神面貌。有趣也很有价值。”刘誉说,编剧这种“幕后英雄”的独特魅力,也是行业能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只恒文

致2020届高考学子
您把《论语》的主张做给我们看
《局中人》编剧刘誉:谍战剧要更有“人情味”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