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王海平:与青年作家一起讴歌时代

指鸣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8月25日   01 版)

    王海平题词。

    王海平,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专业委员会主任、编剧,哲学教授,诗人,作家,编剧。电视剧《三八线》(第3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编剧;电影《母语》(第三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原创编剧奖)《飞天传奇》《法医日记》《咆哮无声》(第十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最佳编剧)等作品编剧。音乐剧《曹雪芹》《洛神》、北京曲剧《黄叶红楼》等作品编剧。

    在很多年轻编剧眼里,王海平有比较高的威望。这不仅是因为他担任中国视协编剧专业委员会主任,还因为他的文化修养全面,写过多种体裁的作品,在剧本创作中的成绩也有目共睹。王海平说,他最近创作的电视剧《大海港》,有望在年内与观众见面。“在创作过程中,收获很多。”王海平说。

    《大海港》是国内第一部聚焦“一带一路”题材的电视剧,先后入选广电总局“2018—2022百部重点剧目选题”和“2019—2022年记录新时代工程”北京重点选题。对于一位写过许多重点题材的剧作家,王海平知道肩上担子的分量。《大海港》此前没有同类题材的成功经验,也没有同类题材的失败教训,没有借鉴,只有开拓。

    要用自己的创作,对时代精神加以诠释、丰富和完善,使之变成有骨头有肉的生命体

    《大海港》源于中国海外港口建设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讲述了参与各方的命运和情感故事。

    深入采风的那些日子,王海平有了不少好素材。这些投身海外建设的人们身上,有着大量的生动素材。比如在他采访的一个地方,曾经发生一次爆炸事件,死去了一位工程师,姓郭。他在前一天还写了一封家书,他说他远在异国他乡,不能陪伴和照顾家人,但是在做着对国家对民族都有价值的事情。信的内容非常感人。没想到第二天,他在爆炸事件中不幸遇难。王海平说,如果不到那里采风,如果不去了解这些素材,你就感受不到这些人的伟大,就感受不到新时代建设者的情怀和境界。你也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了不起,不知道他们的勤奋、勇敢、智慧来自哪里。

    王海平认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的素材,本身就具有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内涵,也具有进入作品需要的艺术价值。他们表现出职业精神的各个细节,他们在海外搞建设的各种甘苦,只要稍加提炼和整理,就可以进入剧本创作。在处理现实题材时,要注意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距离,不能完全照搬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要删繁就简,要提炼概括。

    “我们要理解现在新的时代精神,一点都不亚于几十年前的改革开放。我们要用自己的创作,对这样的时代精神加以诠释、丰富和完善,使之变成有骨头有肉的生命体。”王海平说。

    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感动

    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中,从社会现实中取材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成就,而且占有很大比例。

    王海平说,明清小说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这样的作品在于怎么取舍,怎么提炼,怎么精心加工,严格说来算不上是真人真事,但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写起来就有了依据。描写包拯的一些作品,就是这样演绎出来的。《水浒传》依据的是民间传说中梁山好汉的事迹,人物形象写得很成功。还有《三国演义》,也是这样的典型。

    王海平还以他自己的作品为例,说到了现实题材的处理方式。

    比如《三八线》,是国内第一部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大型电视剧,主要人物是志愿军基层官兵。他们是战争中的小人物,他们忠诚,勇敢,顽强,视死如归。 “我创作《三八线》历时三四年,数易其稿,每每写到动情时总会忍不住潸然泪下,既感动于志愿军的伟大,同时也感慨于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为了更好塑造人物形象,我寻访了许多人。这是我对先烈们最好的尊敬。”王海平说。

    因为一部电影《母语》,王海平获得了第3届2011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原创编剧。该片具有温暖的主题、真实的故事、柔和的基调,触及中国家庭最关注的孕育话题,探讨了人类生命遗传的延续、情感的维系等一系列哲学命题。谈起这部《母语》的原型,王海平说,这部电影中的素材来自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只是把若干人物的事情放在一个人身上。

    王海平觉得,时代洪流下的现实生活里,有些事物在变,有些却没有变。中国人改革开放的业绩惊天动地,背后必然有人文精神、人性逻辑和精神本质,需要挖掘、提炼和传播。

    由他担任文学统筹的长篇电视剧《正阳门下》,其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一次,一位制片人把他的亲身经历讲给王海平,王海平就把这个故事提供给《正阳门下》的编剧,还写了大纲组织创作,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体现了人们在改革开放后对真善美的追求。“老百姓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期待,还是真善美,我们要尊重。影视剧创作对这些的传播,负有更重要的责任。”王海平说,“我们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感动。”

    王海平愿意传授给青年剧作家的一条经验是,不能说所有的影视剧主人公都必须有严格的原型,但作为编剧,脑子里一定要有生活。

    “生活就是原型。”王海平说。

    编剧要尽可能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说起对青年编剧的期望,王海平首先看到的是青年身上的长处和优势。

    “年轻人身上有自己的特点,”王海平说,“年轻人确实好学。他们的直接经验可能比不上我们,但他们的间接经验很多。他们很勤奋,肯下功夫,愿意接受新东西。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都与我们这一代不同。这样一来,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他们了解很多事情,有独到的理解。所以说,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他们有他们的优势。我也很愿意与青年作家一起讴歌新时代。”

    王海平认为,社会在不断变化,出现一些新的行业,出现一些新的人物,大都以年轻人为主。在这方面,青年编剧比较熟悉,写起来容易接地气,“希望年轻一代编剧尽可能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之中”。

    “编剧应该了解更多的人群。好像是托尔斯泰说过一个观点,对我的启发不小。他认为一个作家至少要了解10个行业,在这些行业里面,都要有你熟悉的人物。”王海平说,“我也把这句话送给青年剧作家,希望他们比我做得更好。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状态,有多种理念,有多种生活方式,有从事多种职业的人群。按照社会学家的说法,叫做不同群落。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这些群落,关注这些变化。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我们的创作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王海平同时提醒青年编辑们要勤于思考:“编剧是灵魂人物,应该拿出自己的思考。这个思考是沉思和深思,是整体的思考,也是积极的思考。在这个创作群体之中,如果编剧不思考,让谁来思考呢?能让导演来思考吗?不管是老一代编剧还是新一代编剧,都不能浮躁,不能只有小智慧缺乏深思考。”

    王海平觉得,目前的影视作品,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对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还缺乏深度思考。比如,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哪里?我们现在的文化自信点在什么地方?怎样理解我们新的时代精神?你写的作品里面,中国人的精神怎样区别于其他民族,他们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

    “这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核心所在。”王海平说。

    责任编辑:周伟

王海平:与青年作家一起讴歌时代
那个七夕,我在青海高原
你需要一个富有活力的开端
叶辛:在玩抖音和看微信的同时,还是要读书
胡竹峰:用文字铭刻声音
泡沫下的虚幻,无法说声三十而已
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历史选择
想象世界对于科幻创作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