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09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作谈

写志愿文学,要选准表达内容和方式

吕斌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09月15日   09 版)

    扫一扫,看《守卫大森林》

    刻骨铭心地追求写出好的志愿文学小说,对于每个作家都是漫漫长征。勇于长征的作家不会少,但长征怎么走法、从何地出发却不是每个作家都能清楚的。

------------------

    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我的中篇小说《守卫大森林》(编者注:发表于本报第26期,扫文尾二维码可阅读)获得一等奖。有人问,你为什么选择小说而不是其他体裁?我的回答:熟悉小说这种体裁。我多年一直从事小说的创作。俗话说,眼熟不如手熟,手熟不如常摆弄。当然,有优秀的志愿者,也可以用报告文学和散文的体裁去表现,但是,优秀的人物是可遇不可求的,常找不到合适的撰写对象。而小说就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发挥作者的思维能力和功力,塑造出优秀的志愿者形象。

    志愿文学的小说和其他形式的小说相比,除了题材和人物的身份不同外,小说的本质是一样的。

    创作志愿文学小说首先得弄清什么是小说。小说看上去是用故事塑造人物,那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一种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是独立的,它来源于现实世界又不同于现实世界,简单地说,它是一个世外桃源。我写的《守卫大森林》,评委评价说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有条有理。有读者可能认为现实的世界上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故事,我只要复述一遍就行了。其实,客观的世界杂乱无章,是由我把现实世界凌乱孤立的东西自由地组合成小说,故事错落有致。

    就写作者这个群体来说,组合小说的过程,是显示一个作者水平能力的过程。作者水平能力的不同,组合出来的小说也就千差万异。

    写志愿文学的小说必须有生活。小说的材料来源于现实世界,让人熟悉、亲切,又能心心相印,让人耐读,成为人们认可的精神世界。什么是生活?有的人认为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边疆去就是深入生活,寻找让人感动的志愿者,这没错,但不全面。所谓深入生活,是说文学作品不能脱离实际,其实质也是精神世界的材料必须来源于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里,不论做什么,就是在深入生活,只不过作家比平常人多一根观察、体验、提炼生活的神经,再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把杂乱的材料加工成产品。

    我写《守卫大森林》,是平时用心观察、体验、提炼生活的结晶。我在新闻单位当记者,一个基层通讯员到报社送新闻稿件,跟我闲谈时,说到他所在阿鲁科尔沁旗植被最好的当属于该旗北部的罕山,那里保留着原始森林,山上常年驻守着防火瞭望员,是个志愿者。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决定采访这个人。

    从阿鲁科尔沁旗所在地天山镇到罕山林场150多公里,山顶上有一座房子,房子前有一个高大的铁架子瞭望塔,和外界联系的方式是电台,守卫的人能够知悉外界信息要靠收音机。三间房,一间是储藏室,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卧室,房顶上有个小楼。在罕山顶上吃水很困难,春季三四月份化雪水吃,五六月份吃的是雨水、雪积存在坑洼里面的水。罕山顶的燃料是烧木柴,在山坡下扶育式砍柴,用牛车往山上拉烧柴。瞭望火情必须保证24小时不间断,或登高望远,或把着门前那架500倍的望远镜远眺群山。志愿者之所以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熬过来,是因为他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我的采访过程就是被感动的过程。看到团中央的志愿文学征文启事,我决定把这个人物写成小说。

    怎样创作出好的志愿文学小说?什么样的志愿小说是好小说?就我的理解,没有现成的标准。如果不是神一般的天才,创作出人人认可的志愿文学并成为传世之作难于上青天。因此,刻骨铭心地追求写出好的志愿文学小说,对于每个作家都是漫漫长征。勇于长征的作家不会少,但长征怎么走法、从何地出发却不是每个作家都能清楚的。走法当然是功力和对社会理解的结合,出发点却各不相同,这“不同”就是符合文学规律的出发点。作家往往受他人小说的影响,自然不自然地被他人小说同化,失去了志愿文学独立的特点,创作出的小说读起来似曾相识。这样的作家用体育比赛的说法就是:抗干扰能力差。

    一个优秀的志愿文学写作者,必须练就扎实的功力,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勇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精神世界!

    什么是小说的功力?功力就是表达能力,它体现为语言的运用,故事的编织,人物的塑造,氛围的渲染。一个作家的功力如何,取决于他对小说的理解程度。有的人认为志愿文学的小说,用不着多高的文学性,它是一种宣传性质的文学样式,有故事,有人物就行了。这样的人没有理解志愿文学的本质,不真正懂得文学,当然也谈不上对功力的追求。

    体现在志愿文学小说上的功力其实就是描写能力,有些作者也知道要有描写,但认为描写只是流于形式,不很看重,发现一件新鲜事或一个人物提笔就写了。

    我说描写重要,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有些作者对它的重要性不明确,因此在行文中大多用叙述,因为叙述简单,写起来省心,什么事都能说明白,次要的地方三两笔带过,再复杂的事情也能分辨得一清二楚。还有一种心理,怕读者看不明白,用叙述来解释、强调,这就造成读者读着乏味,似曾相识,弃之不看。

    另一个是有的作者不懂描写的真正涵义,为描写而描写,修辞是消极的,语言是冗长的,细节是陈旧的。外行人看了知道他是在写小说,内行人看了是应付差事。

    描写的功力主要体现在细节、心态和场景上。

    先说细节。凡是人和物,就有动态和静态,不同的人和物就有不同的动态和静态。反过来说,不同的动态和静态就表现了不同的人和物。

    心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一是要写的逼真,也就是像生活中的人们的心态。另一种是特定环境下的暗示,例如:“他按键观看:你上哪儿去?他按返回键,不回。上哪儿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去就没处去,你不是说等我有了工作再跟你父母说咱们俩的事吗!我有工作了,是志愿者,志愿者怎么啦,照样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你看着办吧!”这段描写,把一个志愿者要到艰苦的环境下工作的复杂心情暗示出来。

    再说场景。并非见了场景就写,要写得符合题意,且有亮色。《守卫大森林》中有这样一段场景:“车缓缓地爬到房子前,四周是荒凉的灌木杂草,稍远点儿是原始森林,没有一点儿人的踪迹。陈站长停了车,王长水跳下来朝远处观望,这才发现,这个在下面看着不是周围群山中最高的山,站在顶上却对周围几十里上百里地的山峦一览无余,都说这山望着那山高,站在这座山上是一览众山小,四周的群山从山下排列开去,波涛汹涌般地向远处延伸,山峦间飘动着白云,云掩盖了山峦和森林,站在这山顶上就像站在云端上一样,这里犹如仙境。奇怪的是除了成群的苍蝇,没有别的昆虫,这山上太安静了。”读者能从中领略主人公坚守的是个什么样的大森林。

    总而言之,写志愿文学,一要写熟悉的人物;二要选择适合表达的体裁;三要当作文学来写,它不是宣传,是文学创作。

    特邀编辑:董学仁

写志愿文学,要选准表达内容和方式
点亮一盏灯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