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老人们的贴心儿女(纪实文学)

杨文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1月24日   09 版)

    从10月中旬开始接触山东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接触“摆渡”爱心食堂,这短短的一段时间,从最初的陌生,到参与其中慢慢融入,我经历了太多的感触和体会。

    几年前第一次听说扶贫志愿者协会滕兆敏会长和他的“摆渡”爱心食堂,佩服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仰,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直到今年下半年看到扶贫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岗位招聘,那一刻我心动了,因为心底有一份对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的渴望,还有对文字的情有独钟。那一刻,我决定去应聘试一试运气。

    当我和新同事们一起,真的站在协会的办公室里的时候,我感觉像做梦一般不真实,更多的是亦喜亦忧的微微焦虑。我能做好这份工作吗?完全陌生的环境我多久能适应?我能平衡家与工作的关系吗?

    带着对未来工作的渴望和对现状的隐隐担忧,第二天我就来到了办公室,想提前适应一下工作环境。仅仅一天,在家闲置了三年的我就有点吃不消了,小宝的哭闹,大宝的焦急,家务的混乱,还有身体的疲倦。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居然没有看到滕兆敏会长给我打来的语音电话。醒来后赶紧给会长回了一个电话,他跟我说,让我先不要着急上班,先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心无旁骛地上班,这样不但会让以后的工作后顾无忧,也不会让自己太疲惫。

    就这样,我开始了新的工作。

    真正接触到协会的工作,才知道滕兆敏有多忙碌。

    全市有十多处“摆渡”爱心食堂和幸福院,每天要供应数百名老人用餐。每一处食堂的菜品、肉品等食材供应,每一处食堂的卫生情况,老人的健康情况,食堂阿姨的心理状况以及个人卫生情况,都需要他亲自过问、配送、监督、检查。还有新食堂的建设,用工、用电、用料、沟通、策划、制定宣传材料、规范规章制度等等,都需要他亲自跑,亲自问,落到实处。用他的话说,有的时候开车走到半路,连挂挡的力气都没有了,要在路边休息一阵子才能接着跑。

    我来到协会那些天,正赶上东港区三庄镇邱前村“摆渡”幸福院爱心食堂的筹建。

    为了能让贫困孤寡老人尽快吃上免费午餐,滕兆敏白天黑夜泡在现场,没有工人找工人,没有材料买材料,没有设备添设备,空旷旷破落落的一个废旧学校,硬是建成了一处美丽的乡村天堂。

    厨房,餐厅,卧室,爱心超市以及自给自足的菜园,还有墙上的宣传标语,房间里的宣传字画,每一处,每一点,每一个设备,甚至每一朵花,每一畦菜,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和智慧。

    在工地干活的老党员赵大爷,经常伸出大拇指夸赞滕兆敏:这个小伙子,当过兵,扛过枪,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对老人,那是真好啊!

    滕兆敏对事情认真的程度近乎苛刻。他经常对我们说,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决定了这件事的成败,不是简单糊弄糊弄就可以把事做好,如果那样,怎么能让扶贫的成效保持好?怎么能让志愿服务常态化呢?怎么能让受助的老人安心吃上放心午餐呢?

    有一次,我和同事去正在筹建食堂贴宣传海报,贴完后简单收拾了一下卫生,看到地上有一堆垃圾,还有没安装完的椅子,心想这些东西怎么处理呢?算了,快下班了,下次问问滕会长再说吧。于是我们就撤了。

    第二天,滕兆敏带我们来到此处食堂转了一圈。这时垃圾全部处理完毕,椅子全部安装完好,地拖得亮晶晶的,整个食堂又干净又整洁。原来是他干的,前一天晚上十点多钟才收拾完。

    滕兆敏说,小杨,你要记住,无论干什么都要有始有终。记住,这儿不仅仅是你的工作地点,更是老人们的家啊。你的工作拖延一天,老人们就晚一天过来吃饭,有些事,不能等啊。

    看着他微红的眼眶,我记起原来读过他的故事,说到了他打造“摆渡”爱心食堂的初衷:

    那是2015年,滕兆敏到五莲县洪凝街道孙家岭村开展帮扶活动,在一条小巷里,遇到了一位跪地爬行的老人。他忍不住走上前,把老人扶回了家,老人家中的情况更让他心酸不已。破旧的房屋,米面油上已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有的袋子还未开封就被老鼠啃了一圈洞,一口锅也已经烧透见底。陪着老人闲谈中得知,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因了腿上的疾病,无法做饭更无法照顾自己。老人说:我没事,就是饿啊!

    看着饿得浑身没劲的老人,滕兆敏陷入了沉思。临走,他撂下一句话:“你好好活着,我要开一个养老院,等开好了就来接你,保证你每天都能吃饱饭。”

    因了这句承诺,赶回家中的滕兆敏马上着手筹备起来,要在贫困孤寡老人相对集中的偏远农村,以开办爱心食堂的方式,为老人们解决吃饭问题。可是,当他再次来到孙家岭村,那位老人却已经永远地走了,滕兆敏难过地说:对不起,大爷,我食言了!

    此时此刻,我终于理解了滕兆敏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停不下来的忙碌。苛刻是为了给老人更好的保障,忙碌是为了让老人们早点吃上热乎饭,尤其是在这个临近寒冬的季节,那份焦急,让人感动,更让我汗颜。

    滕兆敏自己本来就是苦孩子出身。谈起自己的过去,他几次哽咽说不出话。他说小的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吃不上饭,看着饿得哭都没有力气的孩子们,看着孩子们弱不禁风越来越差的身体,看着一贫如洗再也找不到一点能吃的家,母亲咬咬牙,拿着一个袋子出了门。后来才知道,他们兄妹几人每天吃的饭菜,是母亲厚着脸皮一家一家讨回来的。

    “我从来不敢浪费一点粮食,因为我知道挨饿的滋味,更重要的是我不想让所有受过苦的父亲母亲们再承受挨饿的滋味,让天下无贫寒,让所有的老人能吃上热乎饭,这就是我的情怀,也是我一直为之奋斗的动力。”滕兆敏说。

    真正的公益,不是作秀,不是应付,更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虚伪。如果你一直想着,要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认认真真做好手中的事,长长远远发展下去,时时刻刻为老人们着想,时时刻刻把公益当成自己的家事去做,你还会推诿,还会找借口吗?

    把公益当成家事,把老人当成家人,这是滕兆敏教会我的第一课。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原则和坚持。

    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也真正成为“摆渡”老人们的贴心儿女。

    特邀编辑:董学仁

耳朵里的天使(微型小说)
老人们的贴心儿女(纪实文学)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