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2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须江畔有我家

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教师 毛香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2月01日   11 版)

    走在熙熙攘攘的游览桥上,将不远处的有珍珠般的灯火点缀的彩虹桥和北关桥指点给二老看,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有孩子般好奇的眼神,父亲除了惊喜,脸上还藏着一份淡定和满足的微笑。

-------------

    钱塘江上游众多支流中有一条名叫须江。从高空往下看,须江形同一条蜿蜒飘逸的白练,依傍在长带形的江山城区的东侧,自南而北,温柔伸展。江面上,六座款式不同的桥飞架东西,联结着两岸的车流和行人。

    站在新装修好的高层商品房落地窗前,看到矗立在须江西岸的须女雕像。须女玉色身躯,恬静面容,背江面城,衣袂飘飘,俨然是须江和江城的守护神。传说须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因为爱上江氏三兄弟中的老二而令龙王发怒水淹江山城,江氏三兄弟化身为三爿石堵住海水,多情的公主便化身为须江围绕江城,演绎了一曲忠贞和爱民的千古绝唱。美丽的须女、明媚的须江和钟灵毓秀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城,构成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图,美得让我震惊,美得叫我落泪。

    哦,这就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离别多年,如今又得以回归的故乡和她的母亲河!

    凝视着这条河,往事如潮水一般涌上心头。

    40多年前,须江正如一位豆蔻年华的姑娘。她没有精工细作的堤坝廊桥,没有布局划一的沿江公园,没有缤纷璀璨的灯光带,有的仅仅是深浅不一的自然水区和泥沙堆积的天然浅滩。

    浅滩上,一丛丛灌木自由自在地散落。妈妈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把我安顿在水流平稳的浅水处,给我一个小玻璃瓶和一个小布兜,自己和一堆妈妈们在旁边的石阶上用棒槌敲打洗衣服。

    她们一边洗一边高声说话,说笑声和棒槌声跌落在清冽冽的溪水中,哗哗流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我在清澈得如明镜一般的水中捉小鱼小虾,它们在我明净的玻璃瓶中“猝而猛逝,往来翕忽,似与我相乐”。我收获满满,直到妈妈拽着我的小手回家时,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上学了,脱离了妈妈的庇护,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浅水处摸螺蛳、学游泳。跟着哥哥姐姐们在浅水滩上走,看到潜水处石头上面附着的一个个螺丝,学着哥哥姐姐们的样子,勇敢地把手伸下去,把螺蛳抓下来,放水里洗过,丢到竹篮子里。一两个小时后,欣喜地将小半篮螺蛳拎回家。用剪刀剪了螺蛳屁股,放清水里养半天,然后用油、盐和辣椒炒,炒熟了,装起来一大盘当零食吃,那鲜美之极的滋味,想起来至今舌底生津。童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它们像烙印一样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历经多少年都难以抹去。

    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坎坷。那时大人一天到晚忙,为的是能够对付全家老小的温饱,孩子们没有父母的监督倒是过得自在又逍遥。同学琴带我在须江里学游泳。江面宽阔,水深过人。琴是江边长大的,水性极好。她托着我的下巴,让我四肢并用用力划,我似乎已经游起来了,琴便放开了手,想让我自己大显身手。没想到我立马脑袋一沉喝了口水,接着手脚乱划,怎么也无法让脑袋浮出水面,连着喝水,身体迅速往下沉。我慌忙想喊“救命”,可嘴巴一张开又喝水。正当我绝望地以为自己要淹死时,琴抓到了我的衣服,猛地把我拎出水面。我没有把这个危险经历告诉父母,也没有因此退缩,只是换了一个浅水域继续学,直到后来学会了狗爬式。

    须江和我一起渐渐长大,她需要梳妆打扮了。我十三岁那年须江开始改造江岸,全江城人响应政府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员参与须江防洪大坝建设。虽然双肩稚嫩,双手力薄,但挑竹箕、挖土方、推泥车、吃干粮,筑造堤坝,建设家乡,我不甘落后。须江坚固而又美丽的西岸堤坝终于建成。我和闺蜜霞经常相约到江岸晨跑和晨读。天蒙蒙亮,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堤坝上慢跑,清新的晨风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天色渐亮,我们坐在堤坝上晨读。清脆的朗读声回荡在江面上,路过的晨练者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此时的须江是最忠实的见证者,她记录下了青春的我们因为追梦而获得的满满的自豪感。

    须江儿女多有志,逐梦青春终远行。要离开家乡去上大学了,临行之前,父亲特地安排家人到须江公园拍全家福。此时,须江游览桥已建成,须江公园也雏形初具,摄影师以须江坝堤长廊和游览桥为背景,把江城最美的风景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当中。

    儿行千里母牵挂。在外求学和就职安家的那些年,一到节假日,父母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来,让我尽早回去,让我预先告知具体的时间,以便他们及时打扫好我住的房间的卫生,准备好家乡的糕点和菜肴。

    回到故乡的第一夜,我却总是先找闺蜜和老同学去江滨,走须江堤坝,逛游览桥。一群年轻人手拉手肩并肩,时而轻声嘀咕,时而爽声说笑;时而逡巡缓步,时而奔跑相逐。快乐洒满堤坝,友情意浓如花,花开在人潮起伏的长廊里,香飘在静水深流的江面上。岁月静好,青春美妙。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韶华流逝,鬓染秋霜。微信时代的到来让失散离别多年的故乡发小有了重新团聚的机会,同学会留影的拍摄地点一致被定为须江岸边和游览桥上。理由很简单:依傍江城的须江水养育了我们,坦荡奔涌的须江精神激励了我们,须女风格滋养了我们。照片拍得很多,很美,每一张都能勾起我们在须江畔所经历过的美好的回忆。

    忽然想起了30年前父亲召集我们在江边拍全家福的情景。那天拍完照片,父亲带着全家游赏游览桥。父亲的脸上满是欢欣,似乎为自己生长在如此美丽的江山城而骄傲。我知道父亲是喜欢游览河流山川的。如今80多岁的父亲早已出行不便,如果没有人带着,夜游江滨已是不可能。

    我赶到父母亲家里,对二老说:今晚,带你们去逛江滨,走游览桥。父亲和母亲同时睁大眼睛看着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话,等我再次重复之后,两人的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

    “真的吗?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江滨夜景、没有逛过游览桥了。”父亲惊喜的话语里带着轻微的颤抖。

    夜幕下的江滨,灯火通明,沿江两岸,灯带缤纷闪烁;坝上行人如织,公园亭阁人头攒动;人字型的游览桥上,儿童游戏,成人唱歌,卖家吆喝,游者嬉闹,宠犬撒欢,人声鼎沸,好一个热闹非凡的不夜城。

    我拽着母亲的手,姐姐搀着父亲,外甥在前面开路。走在熙熙攘攘的游览桥上,将不远处的有珍珠般的灯火点缀的彩虹桥和北关桥指点给二老看,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有孩子般好奇的眼神,父亲除了惊喜,脸上还藏着一份淡定和满足的微笑。

    此刻,墨黑的须江水静静的,像一位胸怀宽阔、性情慈爱的母亲,静静的注视着夜幕下的人们,任凭他们恣肆玩耍,各种取闹。因为他们都是她的孩子。

    须江之畔有我家,我终于又回家了。

    责任编辑:谢宛霏

须江畔有我家
蚕丝花,香满衣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