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蒿子粑粑(随笔)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硕士研究生 张楚(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2月15日   13 版)

    上大学以后,想念家乡蒿子粑粑的滋味。因为在本省上的大学,分宿舍时发现,有几位室友是老乡,这让当时的我倍感亲切。有位与我来自一个地方的姑娘每年春天放假回家,回来时常带蒿子粑粑。我们其余几个围着她,要蒿子粑粑吃。她家的蒿子粑粑比较薄脆,我们都爱吃,等到饭点打包食物回来,同蒿子粑粑一起吃。有时,吃着吃着就想回家,数着下次回家的日子还早,不免有些沮丧。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区的安徽省六安市,每年春天时,大家就开始做蒿子粑粑。要做成这种食物,首先得踏青。在一个艳阳天,采摘新鲜的蒿草,再将其捣碎,泡后沥干,和上米粉和水,最好再加点腊肉,做成团状的粑粑,蒸熟后也可用油煎。吃起来,既有蒿子的清香味,又有肉的香味,说不出的满足。父母跟我说,在农历三月三,必须吃蒿子粑粑,这样才能够顺遂。其实,久而久之,便不记得那么多寓意,只记得蒿子粑粑的味道。

    我妈妈做蒿子粑粑的手艺差,小时候便巴望着亲戚在三月三之前送些蒿子粑粑给我家。但是各家做的蒿子粑粑不仅味道有所差异,有时候就连形状也有所不同。譬如,我姥姥家的蒿子粑粑常常是厚厚的团状,而有的亲戚送来的蒿子粑粑是薄薄的平平的,像锅巴一样。因为各家做的蒿子粑粑咸淡厚薄不一样,口感自然也各不相同,这样的蒿子粑粑,在我心中便有了百家味。有一次小区里的邻居送来一种形状很奇特的蒿子粑粑,那是我见过最小的蒿子粑粑,只有我手掌的三分之一大,也没有用油炸过,吃起来糯糯的。

    离家越远,越想念蒿子粑粑。读研究生时来到上海,等到春天时,便又想起家乡的蒿子粑粑,想让妈妈寄些过来,又觉得食物经过快递,时间久了,不太新鲜,遂又作罢。可是心里想吃蒿子粑粑的小心思总是涌动,时不时地荡漾,和父母亲戚视频通话,看到他们正吃着我心心念念的蒿子粑粑,心中不免懊丧,心叹路迢迢,蒿子粑粑也迢迢。爸妈见我馋得紧,说你回来吃吧,我又觉得高铁回家一趟,只为蒿子粑粑,不太划算,遂又作罢。

    有时想想,是因为小时候的回忆太过美好,才会对蒿子粑粑念念不忘。那些春天采蒿子的日子,阳光灿烂,我和小伙伴们一人拿一个小篮子,来到田野间,漫山遍野地找蒿子。蒿子叶呈暗绿色或棕绿色,和其他草类混在一起,并不那么好找,找得累了,大家便在一起玩游戏,那时候大家爱玩一种跳方格的游戏,用粉笔在地上划出小格子,按照规则跳来跳去,如果脚挨着线了,游戏就算挑战失败。

    小伙伴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有时竟忘记了还有采蒿子这回事,等到夕阳西下,便只能挎着尚空空的小篮子回家,嘻嘻哈哈地跟父母说没采到多少蒿子。等到父母闲暇时,他们只能亲自去采蒿子,一回家,便将篮子在孩子面前晃来晃去说,看,那么多蒿子。小孩子撇撇嘴,继续看电视里的动画片,等到锅里的蒿子粑粑散发迷人的香气,孩子们便又如小尾巴似的,在锅前的父母身边绕着,想吃那第一口蒿子粑粑。

    初高中课业渐繁忙,没有时间踏青采蒿子,每到春天,街头巷尾也会有小摊贩支着锅,用油煎着已经蒸好的蒿子粑粑,花不多的钱就可以买到一个。亲戚们有知道我爱吃蒿子粑粑的,也会送些过来。学习一忙,我对蒿子粑粑也没有之前那么热衷了,但还是觉得好吃,下晚自习回家还是想吃点蒿子粑粑。

    现在和父母视频,一看到蒿子粑粑,我就会想到我的家乡,想着春天时,家乡的蒿子又该茂盛,家乡的人们又该去踏青采蒿子了,也许身旁还有他们的孩子,在放着风筝,他们在一起欢笑着,旁边还有高高的太阳。又仿佛小时候的我在那里,和他们一起笑着,从未离开,可是看着眼前之景,已经走了好远的路。

    责任编辑:龚蓉梅

蒿子粑粑(随笔)
我和诗歌温暖同行(随笔)
在苏农四村的日子(外一首)
潦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