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山村娃,之所以能够走出大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年那个在大山里支教的女大学生。她在山村里志愿服务了5年,把大好的青春奉献给大山里渴望飞翔的娃娃们。每每想起她,我的内心总会涌动起一股巨大的暖流,这股暖流又化作眼睛里温润的泪水。
那年,她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就来到我们这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里支教。
当她进入教室的时候,二十几眼睛齐刷刷望向这个文静略带些青涩的女老师。她站在讲台上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真的非常感动,当我看到你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时,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们家也很穷,可是我就是凭借着一股好学的劲头才考上大学,当上老师。所以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你们带好,教好,让你们将来也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
她真的把我们这些娃娃当作是“大学生”来培养,讲台上她不仅仅局限于讲教材上的知识,还经常向我们讲大山外面精彩的生活,激发出我们对大山外面的向往。她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伟大的文学家科学家励志故事,让我们以这些伟大的人物为榜样。为了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她经常把她读过的一些书报给我们看。书报很快看完了,我们又陷入了知识的“饥饿期”。后来她一次次进城,与很多学校联系,希望他们为我们山区捐书。那时候,手机还不普及,她不知道写了多少封信,每次寄出去都是满怀希望,每次当她颤巍巍地打开回信时,却又一脸失望起来。她不服,又开始写起信来,终于一家小学愿意为我们捐书,她兴奋地抱起一个娃娃,高兴地说:
“同学们,以后咱们有书可看了。”
搬书那天,由于山路没有通车,司机就把书卸下来,让我们自己搬运。正好下小雨,她瘦弱的肩膀独自去扛一蛇皮袋子书籍,只见她咬了咬牙,铆足了劲,脸憋得通红,后来她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站起来了。她的身子有些摇摇晃晃,一边走,一边龇牙咧嘴。看到她痛苦的样子,我们这些娃娃实在帮不上忙,只能心疼她。
后来她实在没有力气,一失足,跌进了沟里。我们滑下沟去,找到她时,她痛得瘫坐在地上,右小腿肚子被划出了一道口子,鲜血沿着小腿流下来。她咬了咬牙站了起来,又继续扛起那袋子书籍,跪着,爬着才翻出了沟子。她浑身被汗水湿透,头发变成一绺一绺,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就是这样,将整整三袋子书籍扛回教室的。我们眼含热泪说:“老师,您辛苦了,我们很感谢你。”她握着一个孩子的手说:“老师不辛苦,能让你们有书看,再苦再累老师都愿意。”
后来,志愿服务满期,男朋友也催着她回城结婚,她还是离开了大山。我们当年被她教过,爱过,疼过的娃娃们在她的鼓励下,认真求学,努力上进,贪婪地吸取文化知识,就是为了走出大山,不辜负她的期望。我们很多人考上了大专,上了技校,有的还上了军校,个个都发展得很有出息。我毕业后在当地一家企业上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每这时,我就想起那位老师,如果当年没有她的付出,没有她的教导,也许不会有我今天的生活。
人活于世,要懂得感恩,受惠于他人,就要回赠更多的爱与真情。受到她的影响,我加入了当地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希望用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劳动用自己的真心去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做志愿者服务期间,我们不仅去孤儿院同孩子们做游戏,给孩子们带去玩具和糖果,还到敬老院陪老人们聊天、帮老人收拾卫生。有一次经历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一位老人大小便失禁,当时医院的护工人员忙不开,我和另一位志愿者就帮老人脱下外裤内衣,帮他洗刷。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孩子,真麻烦你们了,俺亲儿都没给我换洗过拉尿的裤子,让我不好意思。”他边说边流出了浑浊的老泪。
后来当我们听说,农民工学校的一些孩子冬天穿不上羽绒服的时候,我们就举办了一次“献上棉衣,温暖世界”的募捐活动,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们提供棉衣、钱财,让他们可以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季。我们不仅在大街上在广场地带拉上横幅,分发传单,向路人们讲述这些孩子们如何艰辛。还让一些擅长外联的志愿者到一些企业里拉赞助,我则利用自己文笔方面的小优势,在有些网站、公众号以及当地的晚报上发表了相关文章。这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我们募集到了棉衣百余件,资金两万多元,我们将所得到的钱物全部公开透明,并及时为这些孩子们购置了过冬的棉衣。
看到孩子们穿上崭新暖和的棉衣,看到他们包裹在棉衣里憨憨可爱的样子,我们内心也倍感欣慰。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觉得涌泉相报真的不够,我们受惠于他人,就要在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让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直至蔚然成林。
这片林木上的露珠一点点滴落,就汇聚成一片真心真情真爱的海洋,我们要将这片温暖的海洋,奉献出去,让无数颗孤独无依的心充满希望。
特邀编辑:董学仁
李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