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0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太焦高铁之“长平之战”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枢纽设计研究院 刘金旺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0年12月22日   12 版)

    公元前260年夏,秦国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交战,史称长平之战。赵将赵括与40万赵军被困于长平三面环山仅有东南一条出路的狭长区域,最终被秦国上将军白起率领的秦军击败于此。长平之战后四十年,秦国利用上党地区的优势,东进南出,最终一统中华。

    作为一名爱好自然与历史的线路工程师,在踏勘路线的时候,总希望能在群山峻岭之间,沿着历史的脉络,循着些许蛛丝马迹,探索曾经发生在那里的故事。因为,有前辈曾经说过,铁路选线好比人生道路,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风景。在晋东南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土地上,出现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都会对我们的选择产生影响。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进现实。

    高平位于太行山腹地,在上党地区北接长治、南邻晋城。“上党自古天下脊”,在冷兵器时代,被高山合围的上党高地就如同一个天然堡垒,是极佳的天然屏障。但就是这些“堡垒”给铁路选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在其内部蕴含了大量的煤矿。高平是一个“煤窝”,全市含煤面积约占市域总面积的86%,又因为区域内地质构造简单,开采条件好,而在近现代被大规模开采。

    2015年春,太焦高铁初测,当我们第一次走进高平市,市长问了一个问题:“高平四面环山,山里山下都是开采的煤矿,这条高铁如何进入高平?”这个问题当时确实把我们难住了,因为煤矿采空区是高铁的“雷区”,不能进入,但高平作为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又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老区,不能不进。通过详细勘察,发现高平市的煤矿采空区确如市长所言,采空区四面“包围”高平城区,尤其是高平西北侧的群山之中,地下煤矿采空区连接成片。太焦高铁自长治向东南若经高平设站再进入晋城,则必须穿越这个区域,没有其他选择。

    长平之战早已过去两千年之久,穿越历史的河流,现如今的高平若想实现高铁梦,要再来一次和煤矿采空区的“长平之战”。但是这次我们中国铁设的工程师们没有“纸上谈兵”,通过现场近3个月的详细勘察研究,找到了长治和高平之间煤矿采空区的最低点,通过巧妙的设计,让线路以隧道形式从高平西北部下钻煤矿采空区,进入高平主城区之后,线路沿高平市世纪大道南侧走行,既避开了道路北侧的采空区,又减少了对高平市城区的拆迁和影响,最后在高平市东南方向找到唯一未受采空区影响的狭窄安全通道通过,自此高铁线路一路向东南而去。

    自古以来,上党地区因地势险峻、农产丰富,是兵家必争之地。到了近现代却因为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导致经济发展缓慢。而太焦高铁的开通运营彻底改变这一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作为一条兼顾城际旅游和扶贫开发功能的高速铁路,不仅可以直接将该地区和中原城市群联通,进一步促进其经济转型发展,更可以大大缩短该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

    在高平勘测期间,经常吃“烧豆腐”这道当地传统菜,据说是古人把白色的豆腐比作长平之战的秦国大将白起,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这道菜也伴随着当地人长平战败这个心结流传至今。如今太焦高铁开通,每当列车穿过隧道进入高平市区沿着世纪大道飞驰的时候,这条凝聚了中国铁设人智慧的高铁好像在诉说“此次长平之战,铁设众将士险中取胜,太焦高铁携上党子弟东出太行,一解千年宿怨!”

    责任编辑:龚蓉梅

在阅读中求知行远(随笔)
太焦高铁之“长平之战”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