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豆腐作坊只有每年的腊月会忙上一段时间。
豆腐作坊,说是作坊其实也只不过是寻常的一间房屋。只是每年到了年根儿,村里人挑上几十斤黄豆,到作坊里让作坊的男人加工成豆腐,然后再挑回家去。男人是寻常的庄户人家,平时也不卖豆腐,只是每年赚个做豆腐的辛苦钱罢了。
人们常说,人生有三苦:打铁,网鱼,磨豆腐。小时候我常常在想,豆腐作坊的男人为什么平日里不做豆腐进行售卖,是不是吃不了做豆腐的苦?后来才明白村里人口有限,只凭卖豆腐,实在难以糊口。
那时候,村里人家家种豆子,豆子在我生活的村子里,不能算是主粮,虽然家家种,可都种的不多,只种上二分、三分,过年时够做豆腐、挤豆制品就行。
一进入腊月,主妇们便早早地来到豆腐作坊,问豆腐作坊的男人“我家的豆腐排到啥时候做?”豆腐作坊的男人便拿起笔“你家明天下午,她后天早上”地排起队来。有了时间,主妇们便开始泡起黄豆来。黄豆每家都会泡上二三十斤,二三十斤黄豆能做五六十斤豆腐。做得多并不单单因为庄稼人饭量大,还因为主妇们还惦记着那些城里的亲戚,“他舅家送二块,他二姑家人多,送三块。”
做豆腐通常情况下,庄稼人选用的是黄豆,可有时候年景不好,黄豆收成差,庄稼人也会选用黑豆。黑豆做出来的豆腐味道比黄豆更加浓郁,可就看起来不太雅观。于是聪明的庄稼人,便想到一种方法,用黑豆做豆腐时,会提前去村里的磨坊,用去皮机,去掉黑豆的外皮。
要做豆腐了,孩子早早地醒了过来。男人拉上架子车,放上早早准备好的柴禾和已经泡好的黄豆或者黑豆。到了豆腐作坊,称量过后,豆腐作坊的男人便把黄豆倒入粉碎机,随着机器的轰鸣,粉碎好的豆子便从一端流了出来。等把豆子全部粉碎完,豆腐作坊的男人便用“包单”开始过滤粉碎好的豆子,乳白色的豆浆和豆渣就这样被一张细布所分隔。过滤完成后,豆腐作坊的男人将豆浆乘入大锅,主妇们这时便坐下,烧起锅来。豆腐渣则被男人装起来,放到了架子车上。后来我上了高中,遇到了一个家里开豆制品加工厂的同学,才知道在他家的厂子里,豆腐渣被烘干后,再加入一部分黄豆,又被做成了豆皮、素鸡等豆制品。唉,也难怪一些豆制品吃不出黄豆的香味!
火越烧越旺,锅里的豆浆便开始翻滚起来。这时候,豆腐作坊的男人,便会吆喝一声“喝豆浆的赶紧舀啦!”豆子的香味便在一碗碗豆浆中散开,钻入人们的胃中,温暖着人们的身体,也温暖着这寒冷的冬日。
等喝豆浆的人们舀罢,豆腐作坊的男人便在锅内加入一瓢卤水,用木棍搅上几下,便开始用盆往压豆腐的木框里盛煮好的豆腐浆,盛得差不多了,便把笼布一裹,木盖一盖,上边放上石头,浆水就“哗哗”地往下流。放石头前,豆腐作坊的男人通常问一句“豆腐是吃瓷实点的还是喧腾点的?”然后他根据你的回答,放上重量不等的石头。压上个一二十分钟,把石头搬走,豆腐就好了。这时候,豆腐作坊的男人便拿来刀片和木尺子,木尺子一比,刀片竖几下,横几下,豆腐就被画成了大小相同的几块。这时候的热豆腐,不用什么料汁,白口也能吃上一碗。豆腐拿回家去,年味便近了。
后来,因为求学,见的多了,吃的豆腐种类也多了。美味的四川麻婆豆腐,浙江诸暨的西施豆腐,北京王致和的腐乳,色香味俱全的八珍豆腐,长沙的臭豆腐我都吃过,可却吃不出家乡卤水豆腐的味道。
转眼间十多年已经过去,豆腐作坊早已坍塌,豆腐作坊的男人也已经作古。唉,西风又起,可这远去的卤水豆腐我何时才能吃到?
责任编辑:龚蓉梅
黄河交通学院学生 吴天阳(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