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想这一生也去一次西藏。不为朝圣、不为游历,只为能在青空下看一眼那些孩子的眼睛,只愿能在此生尽我们的微弱之力为他们带去更多。其实我们没有为自己那么骄傲过,我们只是做着平凡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那远远不够。
——————————
2016.08.21 出发前的最后一日
距离出发,还有不到24小时。中午一点,大家集合在科艺整理行李。箱子的一半要留出来装队内带去西藏的物资。
出发,第一次那么近。我们每个人都在手腕上系着五彩绳,挂着竹蜻蜓的工作牌;也已经在书包上别上徽章,在箱子上贴上竹蜻蜓的标签。预备5个月之久,明日,就要启程。激动与紧张的心情一直在心底盘旋,可是更多更多的,是一种终于要出发的急切欢欣。
在最后一个失眠的夜晚,读到这样一句话——“回忆隧道,联结蓝天烈日,冰雪清泉,以及莽莽峡谷中抵达的偏僻村落。在高原地区与自然血肉相连的深刻感受,是一种植根。我知道,它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其重要性,超过我在不同的城市里停停走走,所经历的众多经验。超过我所做过的许多事。”
一世的缘分,是就将要与你们结缘于藏地,当一次族人家人;是曾用5个月的时光一起努力,一起相互守望;是我们终于要站在高原钴蓝的星空之下,怀着同样的爱,与孩子们亲吻拥抱;是那段,我们一生都弥足珍贵的旧时光。
2016.08.22 从厦门站的启程
凌晨4点,下弦月还挂在深蓝的天边。我们早早穿上队服,背上背包,拉上行李箱,集合在科艺的大阶梯下。睡眼惺忪,每个人却都努力在料峭寒冷中抖擞起精神。远远地就看到陆陆续续有很多“老蜻蜓”前来,为我们送行。
这假日校园空无一人的凌晨,我们排着整齐的两列队伍,拖着行李箱小跑过西村前的长路,声音划过夜色,划开了发蓝天际。笔直的椰树婆娑的影子倒映在地面,我们一排长长的影子也映在地面。
一切来得很快,近半年的准备,直到这一天,我们手捏着去兰州的车票,看着厦门站的站牌,在视线里越走越远。
8月22日早上7点,我们登上了绿皮火车Z126次,前路,都是未知的旅程。可是知道终点,是那个我们曾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们一开始就向往的地方,是我们终于要到达的地方……无论一路多么辗转艰辛,快乐都会胜过疲累。
2016.08.23 转车于兰州
在车上的时光,用子桐的话说,就是大家吃好睡好的都很乖,照顾好大家的都很暖。大家一起吃吃睡睡,不过是一天的时间,就真正开始不分你我了。
一起去轮班看行李的时候,小艳说,我也想陪你去看星星,一起在下晚自习的夜晚走在操场上。可是我们29个人终究要兵分三路,去践行同一个承诺。我们一直都会相互想念的,会在队记里照片里,看到大家都在各自的学校里各自安好;只等待,半个月后我们再用力重逢在当雄的街头,再各自讲述起这半个月里永生难忘的故事,再一起,热泪盈眶。
在绿皮火车上,因为订的是硬座票,大家只能轮着睡觉。搭着谁的厚衣服,又被哪些其他还没睡的“蜻蜓”照看着,在地上隔着防潮垫就能安心睡着。因为身边都是你们。列车穿梭着行驶在黑暗里时,只有装载着幸福的我们的小小的车厢里,还灯火通明。我们躺在车厢里最靠近地面的地方,感受着车厢在一节节铁轨上咔嗒咔嗒地滚过;闭上双眼回想起这一天的时候,觉得很疲累,却也开心得想落泪——晚上睡在你身边的,陪你一起轮班守行李的,就坐在你旁边一起吃饭陪你笑的,你困时相互依靠的那个人……都是我们最喜欢的那群人。多好。
我们只是想这一生也去一次西藏。不为朝圣、不为游历,只为能在青空下看一眼那些孩子的眼睛,只愿能在此生尽我们的微弱之力为他们带去更多。其实我们没有为自己那么骄傲过,我们只是做着平凡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那远远不够。可是想到要抵达的地方,在心里也觉得安心。即使那是从未踏足过的高原,即使有未知的险阻艰难。
竹蜻蜓更多的不一样,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一起同甘共苦;能一起怀着爱,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能担起一份责任,不给任何的借口、不做任何的推脱。只为那颗不敢忘却的初心。
在兰州站转车时,中途有几个小时的停滞。晚上7点,我们换上第二列火车,从兰州前往拉萨。这趟车子一路在晚点,我们只能耐心地等待。直到西宁,换上有氧列车,我们离高原,已经越来越近。
2016.08.24 我们乘坐Z165次在深夜的抵达
清晨6点,昨晚第一批睡觉的队员们此刻是清醒的,他们坐在窗边,看东方的天空开始发蓝,看到眼前的景致,已大不相同。还在熟睡的队员也都纷纷被其他队员的惊呼声唤醒。
大家陆续起身,趴在窗台边上看风景。摄影组的“蜻蜓”也一节节车厢追上去,只为能拍全路过的每一个站牌,安多、桑雄、古露……一路上的旷世空灵与蔚然广漠,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美。
不过一会儿,天开始很亮,阳光已经很刺眼。一群蜻蜓趴在车厢通往餐车的过道上,透过很大很干净的玻璃窗,看着窗外不断变动的景致。突然大家都把脸趴在窗户上,任阳光照进我们的眼睛,照进我们每一寸肌肤……大家都说第一次觉得阳光那么暖,第一次不再畏惧它的炽热,也是第一次,任青海西藏的阳光照在身上……突然很想哭,突然也很想感慨,一层黑,是一层故事,一层黑,是一层历史。你要等我们回来,不是为了叫你们看到我们黝黑的肌肤一如初民,而是让你触碰到那颗依旧炽热的、从未转移的初心。
一路上,也会有难得一见的诗意。
艺明说,他从不拍牛羊,只拍云彩。
婉月说,艺明从不拍地上的云彩,只拍天上的牛羊。
深夜,我们抵达了拉萨。风很凛冽,一群人第一次呼吸到这高原寒冷干净的空气。让心跳不断加速的,不知道是高原反应的表现,还是源自心底这份难掩的激动。我们一群人拉着大箱子穿过拉萨的街道,在拉萨站牌前拍下合照……这曾是我们期待了多久的事情啊,我们明明还在上弦场上奔跑、还在庄汉水楼开着例会、还在自钦楼为出征做最后的总结报告……而如今,我们,到达拉萨的大街上了。黑夜里还闪耀的招牌上,汉字上方都开始多了一排我们未解的藏文……我们还是到来了,即使跋涉千里、车马劳顿,即使度过了三天两夜硬座的时光。我们带着微微水肿的脚,终于真实地站在了这高原之上,这真实的土地上。
到达拉萨的第一站,就是要去往我们要留宿的客栈。
第一晚,在拉萨稀薄的氧气里,我们很快入睡。
2016.08.25 在客栈的第一天
这是我们一大群人栖居在拉萨小小客栈的第一个白天。队记组的姑娘们在二楼的房间里开始整理火车上的队记,摄影组的“蜻蜓”们在楼下客厅里挑选照片,后勤组的“蜻蜓”们收拾行装准备出门买调味品。
午餐是简单的藏面。面为青稞,伴以清淡的汤汁,配小菜、辣子。几个“蜻蜓”走很远的路去打包回来。大家或站或坐,随处就解决完。在青藏高原食当地最天然的食物,很朴实。
趁着拉萨下午4点充沛的阳光,一群人兴奋地抱着刚洗干净的队服跑到天台上去晒。满楼顶白色的队服在蓝天下随风轻飘,空气中混合着阳光与洗衣粉的味道,混合着大家的简单与轻松,定格着大家在拉萨客栈最单纯的欢乐。
客栈里还有两只一直在打闹的小猫,一黑一花,很惹大家的喜欢。客栈的老板也是个大大咧咧的很好的姑娘。这个小客栈,一直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而我们,只是它匆匆的过客;可是它的温暖也一直在感染着我们,一直留给我们足够的自由与空间,让我们在异乡,依旧舒适地生活。
没事的时候,喜欢去楼顶安静听歌、晒太阳、发呆。看五彩的经幡随风飘舞后,大家在楼下三三两两笑着荡着轮胎秋千,抚摸逗乐眯着眼睛趴在门口的猫咪,坐在木桌前看着电脑工作,在给大家倒水泡茶,在打盹在发呆……
如果可以,多想时光停留在这每一刻,这个阳光充沛的拉萨的夏末初秋,这个我们竹蜻蜓一家人每天待在一起的光阴。这一切,就像一场阳光里谁也不愿意醒来的美梦,而谁又都清清楚楚知道,一切美好都会破碎成空;我们能留住的,也只是这些在脑海里如七彩泡沫一样的回忆。能做的,只是继续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去用力珍视如今陪伴在我们身边的,那群人。
2016.08.26 在客栈的第二天
清晨在拉萨客栈的小院里,总是一暖瓶甜茶、一暖瓶酥油茶,就能在每一天的开始,温暖这29个孩子的心与胃。把客栈当成了家的我们,一个个坐在阳光下,在长木凳上、在竹藤椅上、在门口的台阶上、在秋千上,在格桑花旁……吹着气等滚烫的奶茶在杯里慢慢凉开,再仰头一口口喝完。那时候你们的脸,总是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中。
早餐,是每个清晨的鼓励。从甜茶馆提回来的甜茶和酥油茶都是25元一暖瓶,一人一杯,喝完再把空暖瓶还回甜茶馆再退回押金即可。酥油茶咸咸的,很多“蜻蜓”喝不惯,暖暖的声根队医还是一直在提醒大家,甜茶会比较容易上火,为了减轻高原反应,大家还是多喝酥油茶啦。
因为我们人太多,有一半的“蜻蜓”住在另一处客栈,两边距离不远,他们就白天回到这边,晚上才过去入睡。在那边客栈里,“蜻蜓”们总是早出晚归,但都一直记得每天清晨离开和深夜回来时,都能见到小径上开满的白白粉粉的格桑花,一直堆到客栈门口,那么好看。
这一天,队长带我们在吃完午餐之后第一次集体外出。我们搭上公交车,第一站去了罗布林卡。罗布林卡修建得极其美丽,是西藏建筑、园林与佛教文化充分融合的表现。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还有一个地方总是非去不可——西藏博物馆——这座城市里最无声而博学的讲述者。我们在每个地点都自由参观2个小时,然后回来集合时各自分享美照。
晚上,队长带我们去八廓街上吃的晚餐。古街的云彩轮廓清晰,街面宽阔,整条街都是藏式的民居。川菜吃得大家不亦乐乎,饭桌间有太多美好与欢笑,流水队记在一旁记录不停。大家笑闹着,吃饭都不安宁,仿佛又回到在厦门的日子——在海韵川菜第一家的二三楼,吃完饭大家还要玩很久的游戏才肯依依惜别——才惊觉时光已经过了那么久,我们也已经在一起那么久。
晚上和子桐去楼顶看星星聊天,小艳在楼顶安静地写总结,小晖晖在楼顶给家人打电话。转眼我们都离家很久了,还是会牵挂家里,牵挂爸爸妈妈。月亮是小船似的一弯,原来在千里之外才会懂得但愿人长久的眷念。
而我们这一家人在一起,其实也只是这么短暂的。
(未完待续)
特邀编辑:董学仁
厦门大学竹蜻蜓支教队 马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