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3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路阳:用工业化电影讲述“中国故事”

本报记者 李慧慧 实习生 肖文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3月16日   02 版)

    扫一扫,看视频

    路阳,电影《绣春刀》系列、《刺杀小说家》导演。受访者供图

    什么是电影工业化?用导演路阳的话来说就是:“你总能找到方法,来实现你想要拍摄呈现的内容。”五年磨一剑,2021年春节档电影《刺杀小说家》凭借酷炫特效与奇妙剧情迅速出圈。路阳坦言,这部电影比较熬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本片的特效制作难度大,且均由本土团队制作完成。这是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很艰难,但总有一些难关,需要有人去闯一闯。

    中国电影视效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为打造一个充满质感和奇幻感的东方异世界,《刺杀小说家》剧组用了5个月的时间搭建了20多个摄影棚,占地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部影片不仅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虚拟拍摄技术,更是首次将虚拟拍摄、动作捕捉、实拍、CG等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为国产电影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工业化制作流程。

    《刺杀小说家》里有近2000个特效镜头,其中赤发鬼、红甲、黑甲三个“异世界”里的角色,全部用数字技术制作完成。采访中,路阳透露影片中“赤发鬼”角色形象如何诞生。

    “因为赤发鬼的结构比较特殊且非常庞大,它有4只手臂,跟一般的人类角色不太一样,制作时要考虑它身体结构的平衡性及合理性。这个角色,历时两年,从骨骼到肌肉,到皮肤,再到毛发,都是通过一层一层建模制作完成的。”让路阳感到自豪的是,《刺杀小说家》实现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这是中国影片第一次不依靠国外的团队和技术力量,完全由中国人自己来进行所有视觉特效的制作。

    虽然《刺杀小说家》的特效技术实现了突破,但路阳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跟好莱坞的视效水平还是有相当差距。路阳认为,只有不断创作才能提升水平,只有不断追赶才能缩小差距。他希望通过《刺杀小说家》和中国的视效团队共同成长,为中国电影业打下技术基础。

    影片的精神内核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炫酷的特效还是耐人寻味的影视剧本?两者如何平衡?

    特效技术能让一部电影震撼人心,但却不足以打动人心。路阳说:“电影是用光影和声音去呈现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等内容的一种方式,是艺术集大成的体现,但它的核心永远是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无论何时,内容永远是优先的。特效也好,其他技术也好,都是讲故事的手段,都是为了把内容更好地呈现给观众,电影永远不应该为了特效去拍摄。”《刺杀小说家》便凭借其“信念与相信信念”的精神内核打动人心。路阳在采访中表示,人需要相信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相信自己是会散发出光彩的,你的人生会有某种改变。你要走过去,无论当下多么艰难。

    中国传媒大学教师金宇轩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且相辅相成:“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观众在观影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从故事层面来讲,打动观众尤为重要;从技术层面来说,电影是个造梦的过程,需要通过技术把‘梦’呈现在观众眼前。电影是用来讲故事的,技术可以更好地包装故事。只有把两者都兼顾好,才能做出好电影。”

    用中国文化和美学作为最重要的根基

    《刺杀小说家》具有浓郁的东方美学气质。片中的异世界皇都以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作为基底,还有神秘莫测的红甲武士、腾空飞翔的烛龙、美轮美奂的孔雀车、雷霆万钧的战斧、凝重沧桑的藤条斗笠,以及龙骨水车、石刻群、佛龛,泥彩塑、壁画,甚至老百姓手中打铁的锤子、割草的镰刀,都带着一种古老而又青春的中国气息。

    路阳说:“我们的电影里呈现的是一种非常中国的美学体系。也许国外的特效团队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因为文化上的差异,包括世界观的差异,并不能全部表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审美特点。当创作者用中国文化和美学作为最重要的根基,然后再考虑辅以其他文化元素,这样作品的血液才会是中国的,这个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这个电影就会偏离我们想要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好,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的写照。面对电影“走出去”,路阳说:“大家都期待中国电影能真正走出去,让国外的观众能够通过电影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责任编辑:杨月

词语的丛林中,有一颗星星亮了一下
路阳:用工业化电影讲述“中国故事”
她在意的事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