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与青年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

苟文彬(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4月20日   05 版)

    或许,我比其他读者更早知道中国青年报社要出版一张文学新报。那是2018年12月,我去四川德阳参加中国“志愿文学与志愿文化”学术年会,接受共青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志愿文学”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类)颁奖。会间,中国青年报编辑透露即将出版青年文学类周报,大家既惊又喜,惊的是受新媒体冲击纸刊式微之际,中国青年报居然逆势而上,喜的是我们广大青年业余文学爱好者又多了一个创作阵地和发表平台。

    没过多久,《中国青年作家报》正式创刊的消息,真的像冬日里绽放的寒梅一样,在温暖而朝气蓬勃的“中国青年作家作者群”里清香四溢,激发了我把业余文学爱好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动力。

    受《中国青年作家报》邀请,我先后采写过人民英雄麦贤得、著名诗人杨克等名人名家,这些采写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提升过程。如果说麦贤得是以战斗英雄形象来体现其家国情怀,那么诗人杨克则以笔为枪,用诗歌来演绎。

    在采访杨克时,听他解读《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诗歌创作,我不禁感叹,一种常见的水果,在诗人笔下,石榴果、石榴籽就被赋予了国家、民族、人民,甚至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升华到有国才有家的高度,这种暗含的比喻呈现出诗人“家国情怀”高超匠心的同时,更蕴藏着诗人“热爱生活、心态平和、不激锐、尊重自然规律”的人生哲学。杨克看似信手拈来、却又能高度升华的文学创作,如果没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敏锐观察力和诚挚的爱国热情,是写不出如此接地气又大气磅礴的诗篇来的。在杨克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诗人、文学创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谓20多年的文学创作,其实不过是自娱自乐,难怪写了这么多年依然是波澜不惊没有进步。走进杨克,让我对于今后究竟要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而杨克似乎成了指引我文学道路的灯塔。

    如果没有《中国青年作家报》提供这些采写机会,我又怎能走近这些名人名家,深入挖掘创作经验的富矿,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呢?机会来了,我唯有将自己的写作与《中国青年作家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不断沉淀、精心打磨自己的文学作品,方不负初心。

    责任编辑:只恒文

与青年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
一份报里“对话名家”
鸿雁惜羽毛
珍惜着与它的缘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