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份报里“对话名家”

李晶柯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4月20日   05 版)

    穿过车水马龙的东直门北大街,走进温静平和的海运仓胡同,便能看见我实习的地方——中国青年作家报。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阅读作品,幸运的是,这张文学新报给了我“对话名家”的机会。

    我的第一个访谈对象是著名军旅作家徐剑老师。在面对面采访结束后,因为经验不足,一些内容依旧有点模糊,编辑老师耐心指导着我,鼓励我大胆地与徐剑老师再沟通。在一次次地交流中,徐剑老师敞开心扉地分享了他创作的心路历程,讲述自己在写作瓶颈期时,因为编辑汪兆骞对作品《大国长剑》的肯定,才坚定了他继续写作的决心。寒冬的夜晚,窗外呼呼作响,电话里徐剑老师的声音也几度哽咽。在访谈的最后,徐老师宽慰我:“不要着急,慢慢写,有问题随时与我沟通,或你可再约电话采访。”最后,根据徐剑老师的讲述,写出了《文学中的情与缘》。

    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作家,近距离地感受着每一个作家特有的温度。我还记得,与黄孝阳老师在新书《人间值得》发布会初次见面时,他在微信上写道:“我觉得我们写的书啊,我们做的事啊,都是桥梁,都是纽带,因为这些桥梁纽带我们得以认识……”黄老师是一个随性之人,遇到提问时,总会先“哈哈”一笑,然后再作答,不给人紧张感。黄孝阳老师平时在南京,虽然见面不多,但每次交流结束后,黄老师总会谦虚且温和地在微信上写道:“好久未见,惦念。”令人心里暖洋洋的。2020年12月28日,得知黄孝阳老师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痛,最后一次用微信发送了“黄老师,一路走好。”却再收不到黄老师的回复了。

    作家的情谊,在报纸之内,也蔓延到报纸之外。在电话采访汪兆骞老师时,他总会和蔼地问候到近来可好,提醒我要注意身体。因写作《韩静慧:文学火炬照亮人生之路》而结缘了韩静慧老师,每逢节假日,韩老师总会送来关心与问候。这些小小的温暖都让我感受到了作家本人的人格魅力,更让我为自己是《中国青年作家报》的实习生而骄傲。我感谢《中国青年作家报》,它引导着我,去慢慢发现一个个真实的、性格鲜明的作家,让我看到了他们最真诚的一面。

    春风袅袅,走在海运仓胡同中,感受着它经年来的温度。《中国青年作家报》出版100期,我希望能与它,行路漫漫总相知。

    责任编辑:只恒文

与青年像石榴籽一样拥抱在一起
一份报里“对话名家”
鸿雁惜羽毛
珍惜着与它的缘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