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散文写作课之一

一个将你击中的名词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25日   06 版)

    宋宝颖/制图

    我看过几部电影,都有一艘船在海上走了很多天,有的遇到风暴,有的还算平安。按照时间和航程计算,目的港应该很近了。有个旅客向海平线看了一眼,忽然呆愣,然后直直伸出手臂,用尽力气喊出了一个名词,正是那目的港的名字。

    比如你看过《海上钢琴师》,会想起片头,几分钟里,就是这个情形,所有的旅客都被大声喊出的那个名词击中。他们一齐欢呼,他们摇动手臂,他们拥抱亲吻,他们流下热泪,他们到达了终点。

    一个名词不仅是一个名词,还代表很多东西。

    那艘船上的旅客,碰巧被同一个名词打动。一百多年前没有民航客机,一连几十天漂在海上,才到达海的那边。那时人们的生活也没有多元化,所以他们要去海的那边,摆脱旧生活,进入新生活。现在跨洋容易,这样的场面不多见了。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你想体验近似的情绪,可能要坐一辆火车,从北京到西藏,四十多个小时,一路审美疲劳,终于看见拉萨的地标性建筑时,你的耳边会有上千旅客的大声欢呼。

    对于处境不同的人来说,总有一个未必相同的名词,和它背后代表的某种东西,能够摇撼自己的内心。

    写作者也是阅读者,读的书多一些深一些。那么,请你问一问自己,在散文作品里有没有读到这样的事:一个人睡梦深处说了梦话,这梦话往往不是一句连贯的话语,而是一个名词,并且说了不止一次。那个名词,正是他意识深处最珍贵的事物。

    相同的意思再重复一次,名词后面藏着一些事物,对主人公来说是最珍贵的。

    你是否在非虚构作品中读到一位精神严重损伤的老人,他失去了大多数记忆,他能说出的不是一句连贯语言,只是一个又一个名词,数量不多,品质很高,是他生命后期的留恋,以及这一辈子特别的期待。

    如果你没有读到这些,或者你读过以后,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好,现在,你可以试着写一篇这个题材的散文。

    如果你曾经写过祖父辈的老人,写了老人对你的疼爱,写了你对老人的怀念,你写这篇文字时还流了泪,可是,你曾听到老人临走之前喃喃说出的一个名字,却没有写进作品里,那么你还应该再写一篇,比前一篇更加深入,深入到老人的生命历程之中。

    有时候,让人心动的名词不是一个,而是一组,甚至更多。

    很多作家都清楚词语的意义,有过各种描述,都很生动。60后作家陈东东在《词·名词》中,用天上的星体来比喻它们。他写道:

    “正当冬日白昼,正当我躺在朝南的斜坡上,我的目力穿透光芒,能看到语言夜景中不同的物质:叹词如流星划过;数词的彗星在呼啸;一枚形容词仿佛月亮,清辉洒向动词这行星……名词——太阳。名词近于永恒,燃烧并且普照,以心或发动机的方式提供血流和热力给语言。在名词之下,诗歌诞生了。在名词之下,有了期待、成长和老去,有了回忆、悔悟和死难,有了四季、轮回、重临和不复返,有了旧梦、新雪,有了生活和妄想拥抱火焰的生命。”

    他说得对,还是不对?

    不是所有的名词都是太阳,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像恒星一样,在你的作品里发热发光。

    我们来看作家作品的实例。

    泰戈尔至少两次被名词击中心灵,每次都写出很棒的作品。

    一个词是“生命”,照亮了他的《吉檀迦利》。

    “生命中所有不和谐的声音,融化成甜美的音乐,而我的崇敬之情像一只快乐的鸟,展翅飞越海洋。我知道你喜欢听我歌唱。因为我是个歌者,才能走到你的面前。……今天,夏日来到我的窗口,带着它的叹息和低语,群蜂在花树庭院中嬉戏和吟唱。现在正是时候,静静坐下,和你相对,在这静寂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他在《吉檀迦利》开篇之后这样写道。

    结尾的一些篇章里,我们能看到,泰戈尔眼中的生命,包含了死亡,就显得厚重。他告诉我们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整体,死亡只是它的一部分,就好像是从显微镜中看一块布,它看起来像一张网,我们注视着那些大大的洞,由于想象而颤抖。”

    那年他52岁,出版了《吉檀迦利》英译本,获得了亚洲首个诺贝尔奖。

    另一个是“迷途之鸟”,照亮了他的同名散文诗集。

    获得了亚洲首个诺贝尔奖,接下来还要写什么呢?他此时的困惑,还弥漫在许多方面,有个人生活的因素——丧父、丧偶、丧女的悲痛伤感;也有社会生活的因素——投身民族运动却被激进的人们排斥,只能逃避,等等。

    直到他想到一个词语,迷途之鸟,心里痛了起来,眼前也亮了起来。思想掠过他的心头,像群鸟飞过天空,有翅膀拍动的声音。然后,那些鸟儿惊恐地飞向四方,化成一篇又一篇散文诗。

    他写道:

    夏日迷途的鸟儿,来到我的窗前,唱唱歌,飞走了。而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歌声,在那儿战栗、飘落,只带着一声叹息。

    世界面对自己的爱人,把它那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支歌,小如一回永恒的吻。

    如果你错过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这个不可见的黑暗之火焰,以繁星为它的火花,它到底是什么呢?

    人走进喧杂的人群,是为了淹没他自己要求静默的内心呼号。

    你用你太多的眼泪包裹着世界的心,像是大海包裹着大地。

    我登上了高峰,在名誉的荒芜不毛之地,简直找不到遮身之处。我的引导者啊,在光明逝去之前,领我走进沉静的山谷吧,在那里,黄金般的智慧将会成熟,那是我生命的收获。

    ……

    泰戈尔取名的英文版书名为《stray birds》,前面那个英文单词也有迷失、漂荡、迷路、偏离、逃离、漂泊、流浪等含义,选用哪个中文词语来修饰这只鸟,都会帮我们理解泰戈尔的原作,也会教给我们怎样从一个名词开始写作。可我们看不到这只鸟,得不到这种启示,大概是因为很多人读到的中文译本,名为《飞鸟集》,正文里的“迷途之鸟”同样译成“飞鸟”,像是一种快乐、宁静、纯洁的生物,却与泰戈尔写的不是同一只鸟。

    前面说了,有时候让人心动的名词不是一个,而是一组,甚至更多。这方面想举我的一篇散文为例。我读大二时写的第一篇散文,名为《有水的地方》,是自己组合而成的一个名词,一个将我深深打动的名词短语。有水的地方植物生长,有水的地方生命活跃,有水的地方有许多故事、许多美感,这样一个名词可以串联起一些亲历的生活片段,形成一篇让意识流动起来的文字。

    现在请你想一想,有没有一个名词能将你击中,让你写出一篇好散文呢?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一个将你击中的名词
夸张的艺术感染力(三)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