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站在悬空寺上

福建漳州第一中学九年级(2)班 余宇宏(1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25日   09 版)

    早就耳闻——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雨过天晴,熟悉而清爽的气候,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北岳恒山下泥泞的山间小道,旅人摩肩接踵,但空气中仍是徘徊着恒山独具风情的空灵与悠远。

    恒山次峰岩壁之上,便是我们一行人今日之行的一大目标——悬空寺。来到恒山脚下,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

    导游告诉我们,北魏天兴元年,北魏建都平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之后天师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悬空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建成。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大水所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登上悬空寺,我不由感叹——这真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古人巧夺天工的智慧的完美结合!这就是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平衡啊!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早在寺庙下的过道长廊等候时,我便一路欣赏着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时刻中的悬空寺,那一个个画框中精美的照片和今古文人墨客留下的诗书所展现出的,似乎都是完全不同的景致。有和煦春风里生机澎湃的春景图;骄阳肆虐下迎风望天的夏景图;秋风落叶中一派孤渺的秋景图;冬阳落雪埋藏起的孤独落寞的冬景图……

    我当时就在想着,这大雨滂沱后的悬空寺,又将呈现出怎样的光景?很快,我的眼睛给了我一个我所期待的答案,果然,美,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啊!被雨水沁透的粗糙木栏变得饱满水润,轻抚而过,抬手,掌心中,多了一份千年前的苍茫。

    当我了解到这样的一座寺庙,是古人在千年前一砖一瓦、一钉一木地搭建修筑起来时,心中实在是万分震撼——这砖瓦木竹,环环相扣,无不流露着千年前工匠们的神机妙算与万丈豪情——隔空近乎百米的崖壁之上,随着岁月流淌传承的,不仅有那巧夺天工的悬空寺,还有融入这寺院中,充满勇气与智慧的灵魂。

    悬空寺更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

    仰面望天,山天两色交叠,渲染出一片雨后的绮丽云空;回望交错的庙宇长廊,暗枫色的木瓦仍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时间,俯望大地,心中再次肃然起敬。

    紧张地扶握着木栏,躬身,再次回望,恍然间,清代邓克劭《游悬空寺》的诗句在我脑中浮现: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净土绝尘境,岑楼缀远天。一弯岩畔月,半壁画中禅。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指导老师 游爱君)

站在悬空寺上
我被感动了
温暖的瞬间
我的乐园是一方小小的天地
春念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