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池塘蛙鸣(散文)

鲍安顺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5月25日   05 版)

    黄昏时,池塘里有三只白鹅,四只鸭子,游在水面。它们抬头看天,有些焦躁,夜色就要降临,该上笼休息了。穿短衫的少年,来到池塘边,用竹竿赶它们上岸后,叫叫喳喳的,一路走远。随后,池塘静寂,突然一声蛙叫,接着又一声,随后有蛙跟着叫,一声一声,像在斗情,争宠,秀恩爱,煞是有趣。片刻,蛙儿叫声一片,声声不息,激情澎湃。此时,夜幕降临,月亮从西边升上来了,与蛙声汇合,情景交融。那是我童年时,在家门前池塘边,看到听到的一幕。多年过去,那蛙声,像留声机,在我耳鼓播放号角,让我亢奋。像雨点的沉思,长鸣悠久,声躁不息。

    记忆里,每到雨天,池塘里的蛙儿,叫得特欢,叫声此起彼落,一阵比一阵大声,好像在池塘里开演唱会,而此时的田原,雨落如鼓。我不知道,谁是叫声的主角,说青蛙也行,雨声也可,反正它们,相互伴奏,闹得风声水起,不亦乐乎。正如一副对联描述的情境:“池塘蛙鸣连一片,田原雨落响四方”。这时,父亲见我听得痴迷,便问我,池塘蛙鸣,打一俗语,你知道吗?我说。呱呱叫!父亲乐了说,儿子聪明,绝顶的呱呱叫。

    多年来,我对池塘蛙鸣,非常关注。读梭罗的瓦尔湖,静听自然,有蛙鸣的节奏,从河流深处流淌而来,在熟悉的湖水里,像未知的河流,心灵的池塘,叫声不绝如缕,回声荡漾,如泣如诉。我思绪如潮,像看到水珠落入掌心,露珠点缀草叶,雨珠缠绵,我如闻笛声清远,奶酪清甜,豆花清香,像白雪公主和巧克力,一起来了,在我心间,跳舞唱歌。

    艾青写过《忆白石老人》,齐白石送他一幅画,那画里的青蛙,一条后腿被草绊住,青蛙前有三个游动的蝌蚪。青蛙挣不脱,焦躁异常,蝌蚪游态可爱,趣味盎然。那笔意间的青蛙,前腿和后腿,肌肉凸显,质感鲜活,栩栩如生。齐白石题过一首蛙鸣诗:“缘何些许入班门,又作丹青砚上尊。十里清泉蛙声起,燕支濡墨落梅痕。”我觉得,那清泉里的蛙鸣,与池塘相比,多了点丹青的幽冷,梅痕的苍凉。

    池塘蛙鸣,我在古诗里常读到。王建《汴路水驿》中有句:“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那蒲叶,在池塘里,藏着蛙鸣,像鱼儿游动,稻花飘香,诗的情境意趣,抵达极致。刘基有句:“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那云雨飞龙,是想象里的,只有池塘边草色青青,万蛙齐鸣,才是人间的真实情境。潘大临《江间作》中有句:“私蛙鸣鼓吹,官柳舞腰肢”,老家长江边,有湖水,也有池塘,还有一望无际的柳畔风光。那蛙鸣幽私,却很廉价,到处都能听到。晁公溯也有句:“牛放远山连雁鹜,蛙鸣废沼下凫鹥”,诗里的沼,就是池塘,那雁鹜牛鹥,在古代清净的池塘边,常有出没,并不稀罕。张良臣《夏夜》:“恰则黄昏雨便晴,青塘迤逦尽蛙鸣。月明已在芭蕉上,犹有残檐点滴声。”烟雨黄昏,青塘蛙鸣,残檐滴落的水声,像雨打芭蕉,月明撒辉。苏轼也有一句:“蛙鸣青草泊,蝉噪垂杨浦”,那泊,那浦,水光潋滟,蛙鸣悠扬。

    有年夏天,我在偏远山区的民居里,背山面水,门便有条蜿蜒的河流,还有池塘、稻田。夏天的雨夜,蛙鸣如鼓,我躺在床上,蛙鸣入屋,像在鼓唱,想与我成为知交好友,找我倾心交谈。那夜,我不再孤寂,雨声恍然,就像我躺在童年的木床上,半醒半睡,听着蛙鸣,看着亲人的笑脸,安静入梦。几十年来,我身在繁华城市,听不到蛙鸣,常常失眠。那夜在蛙声里,我想着韩愈的诗:“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那心灵回归的童贞安逸,天真无邪的童趣时光,让我感觉到,那知性的蛙鸣声,犹如摇篮曲,伴我沉沉睡去。

    责任编辑:谢宛霏

走进夏天(散文)
池塘蛙鸣(散文)
夏日桑葚香(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