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一时的冬日早晨,我背着包跟着前来带队的学姐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支教。
我被分派在第三户家中。他家住的地方较为偏僻,我们在巷子之间穿梭了好长时间,学姐边走边转过头对我说,不用担心,你教的第三户小孩子很听话。
来到他们家,孩子的妈妈在外面干活,一见到我们即刻热情招呼我们进去喝水。进屋便看见了两个孩子,我问他们名字,哥哥说他叫赐龙,妹妹叫鑫茹,他们俩都上小学二年级。
没有书桌,我们就一同趴在客厅的餐桌上。
“那么,让我先看看你们的语文书吧。”他们把语文书给我,我翻看语文书里他们学过的课文,有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篇目。“鑫茹,赐龙准备一张纸让我们来听写吧。”
“可是我们没有纸。”赐龙说。
“那没关系,正好我提前准备了。”我掏出书包中的稿纸发给他们。
“可是我们也没有笔,你有笔吗?”鑫茹转过头朝赐龙说。赐龙立马会意,跟着摇了摇头。
“没关系,我有。”我掏出包中的笔递给他们。两个小家伙看没理由了,于是就乖乖开始准备听写。
“我们可以提前看一下吗?”鑫茹说。
我差一点忘记了,小时候听写前确实是要提前看一下的,我微微一笑,把书给了他们。
等他们看好后,我开始报词他们来写。“登,我们可以组词登山,攀登。歌,我们可以组词歌舞,唱歌……”我报着词语,惊奇地发现,我报词语的方法和妈妈从前给我报词语的方法一模一样的,而他们就像从前听写时候的我,遇见会写的就快速动笔,不会写,就缓缓抬起头用笔顶着脸开始沉思。
妈妈从前总喜欢就一个词给我延伸出好几个词语说给我听,让我懂得词语可以怎么使用。词语报完后我来了兴致。
“鑫茹,赐龙,你们知道敕勒歌是什么意思吗?”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鑫茹开始背给我听。
“鑫茹,但你知道敕勒歌是讲什么的吗?”
鑫茹抬起脸冲我笑了笑,摇摇头。
“那篇文章还没有学,老师只是让预习的。”赐龙替妹妹说道。
“那我来给你们讲,这样上课时你们不就都会了嘛。敕勒在内蒙古地区,所以敕勒歌就是写那个地方的歌……”
“内蒙古在什么地方?”赐龙问。
“来,赐龙给我一支笔。”我说。
我拿来一张稿纸画起了中国的轮廓。“这只大公鸡就是中国,我们呢住在这个地方,而内蒙古在中国的北边,就是这个地方。”我用笔指着给他们看。
“原来敕勒歌就是讲那个地方的歌呀。”赐龙说。
我点了点头,接着我开始逐句给他们讲述《敕勒歌》。
“敕勒川呢在阴山的脚下,天似穹庐,似是什么意思?好像。穹庐是什么意思?就是今天的蒙古包。”
“蒙古包又是什么?”鑫茹问。
我打开手机给他们找蒙古包的图片,再接着讲给他们听……
听完后鑫茹和赐龙都开心地笑起来,鑫茹对我说,她终于知道这首诗是讲什么的了。
记得我在小时候就会背诵许多诗文。《三字经》《道德经》,唐诗都会背,但那时就是没有人告诉我意思,我背的诗只有在家长面前才算派得上用场,给亲戚们表演一下,还会被夸赞聪明,不过也就仅此而已。许多诗,我都是在长大了之后才知道他们讲述的到底是什么,我当时背的到底是什么的。
上了大学,我学的中文专业,越发体会到诗歌的美好。越发能体会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体会到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体会到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惆怅。不得不说,不论是诗词还是小说散文都带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慰藉。
古代文学老师曾对我们说,古代诗歌,年龄越大,读来越是有味道。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诗歌的确需要年龄和阅历的沉淀,方能品出其中的味道。但从小读诗,明其意不是更能增加孩子对诗歌的兴趣吗?
教完他们诗歌后,我开始带着他们学习英语。此刻他们二年级还没有开始接触英语,但两个孩子仍表现出来极大的兴趣。我挑了些容易记忆的单词交给他们“potato是土豆,土豆英语谐音不抬头!我是I,你是you,爱是love,我爱你叫作I love you……”教的时候,他们的大黄狗从屋外走了进来,坐到了沙发上,伸着头,仿佛也在静静地听英语,一声不响,很是乖巧。
我很感激鑫茹和赐龙,人生的第一次总是很难忘,是他们让我的第一次支教那么的成功,让我对以后的支教活动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临走,我送给鑫茹和赐龙一人一块小饼干,鑫茹用手把饼干压成碎末倒在手心里吃,赐龙也学着鑫茹吃了起来。
“太感谢了,留下来吃顿饭吧,我马上就做好了。”孩子们的妈妈正做着饭,看到我要走慌忙放下铲子。
“不用了阿姨,谢谢啊。”
忽然赐龙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你下次还来不来啊?”
“来,我下个星期还来。”
一直到傍晚,我的心仍难以平静,我心中更有爱的祈求正喃喃自语。
但愿鑫茹和赐龙成长的途中都伴随着爱和善良,但愿他们以后长大都能化作光去照亮别人。我不是来这里教他们的第一位老师,也不是最后一个,但我也带给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我教会他们知道了内蒙古在哪,蒙古包长什么样。等他们长大也许会记不起来自己从何时知道内蒙古和蒙古包的,但是我知道,这是属于我的秘密,一直深埋于心。
特邀编辑:董学仁
淮北师范大学学生 冯梦琦(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