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斯台是一个地名,这里不仅仅有山,还有一束光。
我与这里也只是一面之缘,上山,下山。
我以一个“看客”的身份来到这里,感受到了“守山人”的淳朴和他们对大山真挚的情感。乘一辆大巴车,兜兜转转几百公里,路过戈壁蛮石、悬崖峭壁,还要冲破“无人区”的枷锁,终于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山边。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他们,我深深地被震撼。他们看到我们出现,眼神里更多的是新奇,他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看见“外面”的人了。蓝天,白云,星辰,大山,这是他们最常见的也是只能见到的景色。
下车后,迎面风让我措手不及,这与市区的热浪截然不同,冷风中带有丝丝寒意。我拂去身上的尘土,生怕搞坏了大自然的妆容,轻轻抚摸一下河流,水很凉,仿佛一下子从指间凉到心头。
这里的生活很朴素。
记得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战士的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乐有声有色。”原以为“山边有个小卖部”,但是并没有。如今这里也装了自动售货机,人脸识别就能购物,确实方便了不少。最让人赞叹的莫过于他们每个人都是全能战士,灯坏了自己修,门坏了自己修,车坏了也自己修。训练冲在前、劳动冲在前,什么都能冲在前。
这里的人很单纯。
站岗,训练,起居,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
彼此之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多话可说了。哨楼上的风景从来不会重样,每一个人都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闭上眼睛都能画出大山的轮廓。每每到了唱军歌的时候,他们都会使出浑身力气,把最嘹亮的歌声送给大山。他们最期待的便是集体观看电影,无论是党史故事,还是科技大片,都看得津津有味,生怕错过什么。电影结束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是最让人兴奋的,因为新鲜的话题真的太少了。
参观营院的时候,一个老班长给我介绍这里十几年间的故事,絮絮叨叨的讲述,也让我觉得很有趣。他说,即使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大家热爱大山、奉献大山的心没有变。看看远处的大山、小巧的营院和可爱的他们,这一切都让我为之动容。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来,哪怕是某一个瞬间。
这里的梦想很伟大。
小齐和我是同一年毕业的,机缘巧合之下上了山,算下来也有10个月了吧。他说:“刚来的时候感觉很孤独,山里的节奏完全不同,做好战士们的领路人就更不容易了。”我并非山中人,亦不懂山上的理。但战士们的追求却是一样的,做一个快快乐乐、无私奉献的守山人。
曾经有一个战士这样说,从前我在老家的山上待了十几年,想着离开家乡去外地闯一闯,没想到,事与愿违,只不过从一座山来到另一座山。他之所以还愿意留下来,也许就是因为坚守的青春更有意义。
山里的天气变化无常,时间过得飞快。
天空中飘起了乌云,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路。临行前,那个老班长匆匆带着刚出炉的点心递到了车上,我们没有收下,因为我知道,他们把最好的留给了我们,这份礼物太重。
车子慢慢离开山区,营院也变得越来越渺小,路过20里的“无人区”,便向市区方向驶去。前行中,那行字变得越来越清晰“只有荒凉的大山,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刻在墙上的一句话,也是见证战士们成长的一句话。
我终于明白,若想真正体悟大山精神,必须先穿越“无人区”,洗去身上的“浮华”和“灰尘”,才能离大山更近,让心灵更净。
车窗外照进一束光,我知道,这是指引我方向的光。
乌拉斯台,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敬畏的地方。
责任编辑:龚蓉梅
武警新疆总队巴音郭楞支队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