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陈满意《厦门大学的先生们》:百年名校的如烟往事

袁恒雷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06日   03 版)

    2021年,时值厦门大学创立百年之际,由陈满意撰写的《厦门大学的先生们》恰逢其时推出,本书是对陈嘉庚先生毁家办学壮举的致敬,也是对厦大百年校庆的特别贺礼。一卷三十余万字图文并茂的《厦门大学的先生们》,融文学性、文献性于一炉,将工作生活于厦门大学诸多大家的音容笑貌再现于世人面前。

    薪火相传:重温励志动人的师生故事

    厦门大学是幸运的,从最初创立开始,便陆续有诸多享誉海内外的大师来校教学。这些大师许多都是业内的顶级人物,比如鲁迅、林语堂、毛常、陈石遗、秉志、张颐、余青松、杜佐周等,他们在来到厦门大学之前就已经功成名就,又因各自理由与厦大结缘。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无疑是其第一职业要义。本书首先特别动人之处也是在于——讲述了这些名师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扶提携乃至推荐学子们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动人故事。

    这种教师帮助学生的故事,几乎在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当然,这些师生之间的励志故事并不全部发生在厦门大学,或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相识,或在此毕业之后,师生之间保持了一辈子的友情。这些名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在生活中也关心爱护这些学子的发展,真可谓为这些学子成长为国家栋梁一直保驾护航。比如张星烺提携万心蕙,1946年,张星烺为了向洪煨莲推荐万心蕙,“不辞辛苦,从鼓楼步行到东单,以至于走破了一只布鞋。当时张星烺的身体并不好,但他仍拖着病体去向洪煨莲举荐器重的学生。”最终,万心蕙如愿进入燕京大学研究所深造,并且她也没有辜负恩师的器重,不仅学业有成,而且还在1989年在北师大历史系设立张星烺教授奖学金,以怀念恩师,奖励后辈。

    再比如李笠向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袁同礼推荐张秀民。张秀民在厦大求学期间勤奋好学,李笠讲授的《汉书·艺文志》让他对目录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张秀民遂经常前往图书馆书库自由阅览图书,随后写成《评四库总目史部目录类及子部杂文类》和《宋椠本与摇床本》两篇很有分量的论文。这引起了李笠的好评与关注,李笠念及“当时社会上大学毕业生虽寥寥无几,而求职若无门路,却极困难。”于是,李笠将张秀民的两篇论文寄给了袁同礼,袁同礼和李笠本来并无深交,但看过张秀民的文章后立刻以馆方名义去信吸纳张秀民入职。张秀民后来成长为我国著名版本学家、印刷史大师,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与学生时代受惠李笠的引荐分不开。

    类似于这种提携后进的案例在书中还有很多,每每读之,我们无不对厦大这些先生们高风亮节的师德表示由衷的钦敬,也对这些受惠于恩师们提携的学子们,在得到帮扶后不忘本,进而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而倍感鼓舞欣慰。他们在成长起来以后,不忘恩师教诲,把教书育人、提携学子的良好风尚一代代传承下去,切实实现了育人为上的薪火相传。

    书图同归:再现群贤工作生活的音容笑貌

    本书笔者之所以说其具有文学性兼具文献性,是因为作者不仅历时两年多,披沙拣金般查阅了四百多种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还从这浩瀚的资料中选取了大量有关厦大及先生们工作生活的珍贵图片。这些图片包括厦大早期校舍、先生们的合影、先生们的个人照、先生们的家庭照、先生们出版的著作书影、先生们拍摄的各种照片等等,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大大增强了本书的文献档案价值,相当一批图片还是首次公布于世。正是由于这些珍贵资料的融入,让本书实现了图文并茂,许多相对陌生的人与景,因为相关图片的说明,瞬间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按说,本书描写的诸多人物与故事,发生的时间近乎百年前了,限于当时的条件,能够有照片留存已经殊为不易,更难见到有录像资料。好在这些先生们基本都有着很强的笔杆子能力,而且厦门大学的动态在京沪、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影响巨大,所以有关先生们的教学与生活的诸多动态会得到诸如《申报》《民国日报》等报刊的及时而详细的报道。因而,书与图,便是指的有关这些先生们自己与他人进行的诸多形式的报道。所以,本书呈现出的大量日记、回忆录、各类照片、新闻报道等,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以多重方式再现了群贤在厦大,甚至包括在厦大前后工作生活的珍贵音容笑貌。这里,笔者以陈石遗的授课景象为例,见识下当年的“网红课”火爆到何种程度。陈石遗是晚清著名诗人,连国学大师钱基博都让儿子钱锺书拜他为师,学习作诗。所以,慕名听他课者非常多,按照书中的记述是:“后来发现陈石遗讲课鞭辟入里,设喻生动,于是教室里经常座无虚席,甚至连窗外也挤满了旁听的人。课余,陈石遗常常带着学生游山玩水,与厦门的诗词名家唱和,其下笔快捷,且善口才,饮酒赋诗,常常是举座皆惊。”看到这样一位颇具古典情怀的大诗人坐镇厦大,真的是令今人读者心向往之。脑海中也紧跟着会浮现陈石遗的相关形象会如何,好在他毕竟是近代人物,不像唐宋诗人只能靠想象或者简单的画像——他在书中有真实的照片为证,只见其一身清末服饰装扮,十足一名学富五车老人家。本书可贵处在于,类似于陈石遗这样的大师照片并不是单独的,往往既有年老时的,又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陈石遗正是如此,现在讲述他的开篇呈现了一张年老时的“标准证件照”,还有年轻时期的——并且照片里还有他为《青鹤》杂志的题字。两张照片里陈石遗的面容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题写的“青鹤”二字苍劲有力。虽说无法看到陈石遗的现场授课情形,可借助文字描写和这两张珍贵图片的呼应,陈石遗的故事无疑变得更加饱满,也直接可以想象他授课时的精彩状态了。

    以点带面:主次人物构成时代群像

    《厦门大学的先生们》一书共选取了34位先生为主要传主,围绕着这些人,延展出了一大批和他们有关的各色人物。

    作者采取纪传体笔法,将人物的侧影年华放在大时代当中布局,运用诸多写作手法,将主次人物安排到各自篇章中,常常是,这个人物在以自己为主的篇章中是主角,到别人的篇章里成了配角——恰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一样。诸如鲁迅、林语堂等特别知名的人物,他们不仅是本书的核心人物,更是和本书的相当一批先生们建立了师友关系,围绕着这样的核心人物,其背后必然会延展出一大批民国人物陆续登场。

    如此一来的效果是,这种再现绝不是雷同再现,而是在本章中没有展开的线索,到了彼章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是“互文式”写作,这样的谋篇布局便实现了彼此呼应,共同递进,让诸位先生的厦大故事得以更加饱满。

    责任编辑:只恒文

陈满意《厦门大学的先生们》:百年名校的如烟往事
书写生命的来路与去处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