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春日挖笋(随笔)

铜仁学院学生 罗彪(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06日   07 版)

    每年几场春雨过后,村子东面的竹山上,便飘来了新翻泥土的气息。

    春日凌晨总会与父亲早早地起床,洗漱完各自吃碗面条,便收拾好锄头、柴刀、箩筐,往竹山上进发。

    从家到竹山大概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而且山路崎岖,必须早行,才能挖到今年最鲜最嫩的春笋。

    打着手电筒走在山路上,仍有些许寒意,湿寒的冷气依然让人时不时地战栗、耸肩,还好,天是越走越亮了。早春的清晨,羊肠小道旁的杂草上还留有昨夜的露珠,小腿经过,那露珠便打湿了裤腿,还好,穿的是胶鞋,只是湿了外表;树枝上的鸟儿被我们的灯光与脚步声从睡梦中惊醒,叽叽喳喳地鸣叫着,为寂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热闹。

    红日慢慢升起,竹山也到了。此时的竹林,一股薄雾笼罩在竹梢上空,随着春风吹起而逐渐消散。父亲站在山下,手握锄头杵在地上做休息状,眼睛在慢慢地环视整个竹林,似乎在寻找什么,鼻子也动了动,好像是嗅到了什么一样,然后对我说:“这个时候正合适,笋是被人挖了一些,但最好的还藏在地底下。”

    父亲告诉说,挖竹笋可是有学问的,不是漫无目的地乱挖乱刨,初学挖笋者,首先要识得竹子的年龄,一般颜色比较深又比较大的年龄要长一些,年龄越大的竹子,它的根就窜得更远,笋的位置也远,小的就很近;判断有没有笋还要看竹叶是否茂盛,竹叶茂盛则有笋,竹叶凋零则无笋或笋的个头很小;再则就是要看挨地面最近的竹篼,竹篼短则说明笋不深,易采挖。竹笋一般都是生长在竹篼弯曲所朝的方向,沿着竹根的方向找去,有裂缝处就一定能挖到笋。父亲一边给我演示一边解说,其实父亲自己挖了几十年的笋,只需要看竹梢的颜色与弯曲的朝向,就能很准确地找到春笋所在位置。

    父亲一般仰起头看看竹梢,再看看竹根周围的土壤松紧程度,不用沿着竹根挖,都能八九不离十地找到竹笋的准确位置,然后用锄头轻轻刨开表面的泥土,看到笋尖后,沿着笋身挖下去,一直挖到竹笋的根部,再轻刨轻取,若是笋根多的话,父亲就用柴刀将笋根割断,以不伤到老竹根为准。

    看父亲挖笋犹如看一位雕刻大师在创作,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每一次挖掘都一丝不苟。父亲说:“挖笋最忌的是将笋挖破,笋一旦挖破,就影响了笋的质量与口感,并且容易伤到竹根。”取出笋以后,父亲会将挖开的泥土填回去,然后站在上面跺几脚。

    我发现父亲只会尽量挖挨着竹根最近位置的竹笋,而更远一些的父亲则不挖。原来这是我们当地人约定俗成的规矩,挖笋尽量挖挨着竹根近一点的竹笋,一来是挨近的竹笋个头大,易找寻;二来是让离得远一点的竹笋能够破土而出,长成竹子。竹子的生长周期短,一两年即可成竹,生长的竹子又可补充了被砍伐掉的竹子,这样,竹林的生态平衡就不会被打破。

    父亲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解释另有一番深意,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挖笋得有度,不能见笋就挖,如果人人见笋就挖,这一片山林怎么经得起周围几个村的人们挖。所谓取之不尽,就是要对春笋有所保留,不能全部挖完;至于用之不竭,笋破土而出,见风即硬,淋雨即长,长成竹子后,既可砍来做农具和炊具,待其根窜得远时又可生笋,采笋不尽又可成竹,成竹之后再生笋,如此往复,即是用之不竭。”

    父亲说,春天是万物繁衍生息的时候,犹如不能掏鸟窝、不能捕鱼、不能射杀怀了孕的母兽一样,挖笋也要有度,不能为了口腹之欲而无端残害生灵,大自然给予馈赠的同时我们应当要有所回报,用心保护便是对自然最好的回报。

    父亲没有读过几年书,能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做这样的解释,让我深感敬佩,他用这么浅显的道理就让我明白了对大自然的索取不是无限度的,而是应该有所保留的。

    竹笋离土后必须尽快食用,放置太久则会变苦变涩。往常春笋采摘到家后,剩下的工作就交由母亲了,一般都是先做一道竹笋炖腊肉解解馋。

    母亲用小刀划破笋衣,将笋衣一点一点剥下,外观看起来挺大个的竹笋,在剥去笋衣之后,能食用的部分其实并不多,再将其切成寸段,腊肉切成块状,一起煸炒后加高汤炖煮,竹笋的鲜与腊肉的咸相互交融、交织成一股浓郁的美味飘荡在整个厨房里,揭开锅盖时,那真的是满院飘香,让人垂涎欲滴。

    采摘回来的竹笋一顿吃不完,父亲或送一些给邻居尝鲜,或拿去埋在房屋后面的菜园子里,可以储存一个星期左右。

    对于身处南方的人们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话当真不假。竹子在南方人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时的竹笋可以做成农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成年的竹子也可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炊具、农具。而且竹子常年绿色,极具观赏价值的同时对改善空气质量又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南方盛产竹子的地方空气质量都比较好,有竹林的地方也是很多文人墨客隐居时最好的去处。

    大自然在赋予人们的时候都是慷慨的,但他只赋予懂得取舍的人们。父亲每年春季都会上几次竹山挖春笋,然后做成几道美食尝尝鲜,每次挖到的笋多少不均,但没有空着手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扛着满满一箩筐回来的时候,几十年如一日。他也总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最浅显的道理教育我们,“人应该要懂得知足,而不能贪得无厌”“对大自然应该要有敬畏之心,保护自然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既感慨父亲对大自然能有这样的认识,他不仅教会了我挖笋,也教会了我处世之道。

    责任编辑:龚蓉梅

春日挖笋(随笔)
夏日农忙(散文)
我梦见我在流浪(外一首)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