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川岩记忆(随笔)

郎彪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06日   05 版)

    川岩,地名,在德江县煎茶镇境内。

    川,初见于商代甲骨文,象形字,本义为河流。照我理解,带有此字的地方,地势开阔平坦,应为富庶之地,如天府之国四川。川岩,乃有水有山之地。据了解,黔东地区以“川岩”命名的有三个行政村:印江县朗溪镇的川岩村,石阡县龙塘镇的川岩坝村,德江县煎茶镇的川岩村,三个村基础条件都比较好。

    在德江县煎茶镇川岩村境内有座山峰,山巅像被凿穿一道口子,形成天然洞天。此洞天与平原镇高席子山顶的洞天遥相呼应,民间流传系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挑来的。因之,有人认为,“川岩”应叫作“穿岩”。

    这个地名在《安化县志》里有载:“穿岩,城西一百二十里,两山对峙,路从中来”。如果单从“两山对峙”看,似乎与洞天有关,但那洞天下面是高高的悬崖,“路从中来”显然不符事实。倒是在其所辖一个叫石笋坝的地方,有两座山峦相互对峙,中间有路通过。我认为,“穿岩”应该源于此。

    不过,我还是习惯地称作“川岩”。

    我的家乡水塘,是一个自然村寨,紧挨着石笋坝。石笋坝的两座山不高,也就百把米,无土。有点像人造假山,却又是天然生成。鸟瞰两座山,很像一根根竹笋拔节生长。但从西边向东看,有一座山的顶部造型像只雄鸡,当地人又把这里叫作“石叫鸡”(方言称公鸡为“叫鸡”)。

    石笋坝是我们幼时读书的必经之地,我们经常在那些石林里捉迷藏,学鸡鸣狗叫,还会穿过一个拱形的石门爬上顶端,远眺河流、田野、农舍……这扇石拱门有一米多高,不知是否为“两山对峙,路从中来”的具体指向?

    “暗溪,源于松溪,径穿岩至石笋坝……”(清道光《安化县志》),从其描述地名及方位看,指的就是川岩河。这条河流蜿蜒流淌,河两岸是开阔的田野,一直延伸过石板塘、七星场、客店至遵义凤冈县的插花坪。川岩,是黔东北地区少有的高原盆地之一,是粮食丰产区。川岩村以山为界,两旁青山以川岩山为顶点如两条射线逶迤开去,一个个以姓氏为单元的村寨散落在山脚下:邓家寨、晏家寨、关田坝(冯姓)、大堰头(王姓)、石笋坝(梁姓)、堰塘湾(刘姓)、水塘(郎姓)……这是一种奇特的景象。有人说,川岩左青龙右白虎,有山有水,注定是“柴丰水源”之地。“柴丰水源”和物阜民丰意义相近,又比物阜民丰更加贴近当地群众的认知心理,他们随口说来,巴实得很。

    很多年前,这里应该是葱郁的树木,茅草丛生,只闻水响,不见河流。河畔长满了刺竹,荆棘,很难企及。清道光年间有个叫刘昺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诛茅伐石路新成,鱼鸟惊闻鼓吹声。”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异曲同工之妙。伐石割草,惊动得鱼跃鸟鸣,此景象实为少见。

    诗的末两句是:“唯有青山千古在,后来曾见几人行?”表达一种人生的沧桑。江山是主,人是客。在大自然里,在茫茫宇宙间,我们都卑微地存在。低在尘埃里却不让灵魂屈从半分,这才是顶天立地的气节!

    记忆中,每年的这个时节,川岩河都会猛涨几场“端阳水”,河水咆哮,一路向西。河面常泛起树木之类,乡亲们打捞到岸边,曰:“渣浪”,晒干后做柴烧。还有些乡亲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用一种叫“哈篓”的捕鱼工具往水里一甩一拖,白花花的鱼便“啪啪”地掉在河岸上。雨声、水声、人们“哦嗬连天”,远处狗叫鸡鸣声……嘈杂中多了分乡野气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自东向西流淌的川岩河虽不及长江,但她奔腾的气势常引发我们的联想。河水哗啦啦地流,像岁月匆匆的脚步……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丽心灯影(散文)
川岩记忆(随笔)
青梅树上的月亮(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