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草长莺飞;风涌云动,水流花开;天下春,吕梁春。
吕梁山,黄土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山脉,绵延400多公里,宛如一条脊梁,纵贯三晋西部,守卫着三千万晋古乡民。一篇《吕梁赋》,道出吕梁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这片风景秀美的古地上,有着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岁岁吕梁春,春的到来将希望播种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
立春,睡意未竟,温暖的阳光穿过落地窗,在屋内肆意绽放,活泼地跳动着,瞬间将冬日慵懒的情绪赶走。推开窗,太阳那么暖,那么近,仿佛触手可及。远山烂漫的雪花已洗净沉睡的大地,熠熠生辉的光芒慢慢拨开雪的外衣,雪花消融后的湿地上,嫩绿,在悄悄蔓延;生命,在渐渐苏醒。吕梁春,便由此一日日地到来。
迎春的第一场雨,总是值得期待、值得等待的。岁月静好的时代里,人们无须祈雨,安心静待。它细细密密,依然有“随风潜入夜”的羞涩。次日清晨,“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云雾缭绕,不见远处风光;细雨湿面,仿若濯洗岁尘。独自漫步山里的小道上,春风拂面的瞬间,顿觉亲近自然之舒爽,忘却忧烦之安逸,卸下重负之轻松。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雨过后,万物在真正意义上获得新生。候鸟北归,草长莺飞;花开芳香,月映骄阳。一切都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就连老树上那个破旧的鸟窝也被重新编织,住进了新的一家。吕梁山的春雨,以及雨后的大地和泥土,带着独特的味道,那是黄土高原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味道,那是吕梁人传承古老文明的芬芳气息。
芳香飘万里,百派景杏花。家里后院的杏树上不知何时已开出许多白嫩的花儿,惹人前去观赏;桃花也毫不示弱,花骨朵很快便开放成华,凑近一嗅,芬芳之味直达胸腹,沁人心脾。没多久,蜜蜂也忙乎起来,足迹遍及每朵花儿。辛勤采蜜,酿制香甜蜜块,春天,可忙坏了它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过后,进入农忙时节,村民们拉着装满肥料的小板车,穿过核桃林,核桃叶还未全绿,而淡淡的树香已然散发入鼻。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是在和你打招呼,忍不住停下来,向树上多看几眼,轻轻招手,它们便一扑棱飞走了。
“青山随云走,大地沿河流。”云随清风动,水沿万山游。登山远望,山气如烟。广阔的蔚蓝天空下,耕后的层层梯田环绕群山,不消半月便绿意徜徉。泥土的香气混着幼芽的嫩绿,山底涧水流至远方。朝着太阳仰头闭目,张开双臂,我拥抱这美丽春色,这美丽春色也拥抱着我。春天的每一座山都葱葱郁郁,春天的每一条河都欢快流淌,春天的每一个呼吸都顺畅无比,春天的每一次绽放都充满新意。吕梁春,需要亲近山水,拥抱自然,才能体会其魅力。
吕梁山里的春天比别处的春天来得略晚,暮春才是山里人最为忙碌的时节。翻地,开耕,播种,施肥,每道程序都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有经验的农民不会盲目求快,急于求成,而根据时节安排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收成。匆忙的时候尽情挥洒汗水,但他们也会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躺在摇椅里歇息,旁边的小桌上,置一壶亲自泡的茶水,虽不是上品,但也有淡雅香气飘荡。细品一口,想到自己的劳作成果时欣喜十分,再闭目安神片刻,以最好的状态进行下午的劳作。
吕梁春是美好的,正是这样的美好时刻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让人们有勇气也有信心迎接新生活。
责任编辑:龚蓉梅
王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