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随笔)

欧荃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20日   13 版)

    生活了大半辈子,偶尔也写点文字,却从没写过父亲。一是父亲给我的记忆太沉重,不想轻易去触及;二是自己没有多大出息,觉得有愧父亲,不敢轻易下笔。前几天在报纸上读到一位文友写自己父亲的一篇文章,内心很有触动,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写一写自己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是农民,却稍识文墨,当年在生产队一直担任出纳、会计等职。除了和大家同工劳作,还能多有一份工分。在那物资极度贫乏的年代,这样的家庭也还安稳。母亲相夫教子,料理家事。夫妻同心,一家人生活平淡却很温馨。

    大概是“大跃进”前后,公社为了修建水库,附近社员全体出动。工程大,日期紧,任务艰巨。开工后,所有人激情满怀、斗志昂扬,工地上热火朝天。很多人吃住在工地,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工程结束,父亲不幸落下病根,从此再没好过,到后来更严重,经常打针吃药,加上子女一个接一个出生,日子过得就很艰难。

    为了改变家里的状况,父亲学会了“打钱纸”(冥币)。每年“清明”“七月半”“过年”,按照我们老家农村的风俗,每家每户都需为故去的亲人烧“钱纸”。遇上谁家办“白事”(人故去),一定会烧更多的“钱纸”,所以需求量不小。镇上做这个生意的人不少,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父亲为了把生意经营好,做事极认真,他打的“钱纸”张张清晰,每张纸裁得大小均匀,加上价格公道,生意慢慢好起来。夏天闷热,父亲身体差,呼吸极其困难,需要母亲或我给他扇风。那时我才几岁,母亲需要做事,贪玩的我每次给父亲扇风,站着(家里地方太小)扇几下就想休息,父亲总是夸我,我又只能再扇。

    我的兄弟姐妹有六人,两个夭折,我从未见过。身为最小的孩子,我的出生,无疑又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父亲的病已很严重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时他天天打针吃药,经常住院,家里日子异常艰难。父亲总觉得亏欠我们一家人,总是努力对我们更好。他时常叮嘱我们要听妈妈的话,要好好读书。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父亲突然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要把家里的房子重修一遍。还说他不在了,以后的房子就很难再修了。我们家的房子是一所很破旧的老房子。房屋倾斜得很,几个地方都用柱子撑住,后面的房间突兀在半空中,下面是坎,风一吹就嘎吱嘎吱地响,摇摇晃晃。父亲半躺在椅子上,艰难地督促着工人们做活。好不容易熬到屋子修整完工,父亲也撒手人寰了。

    弥留之际,父亲把我和母亲叫到床前。对母亲说了很多,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定要让儿子读书,书读得越多越好。”父亲告诉我要懂事,要坚强,要读书……说的话很多,我记得的却很少。

    那正是插早稻时节,我还不到十岁。外面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满天乌云,让人的心情特别沉重。我到田里把大姐叫回家,大姐一下子大哭起来,跌跌碰碰地跑着回家。我跟在她身后,两人全身的衣服都被雨水淋的透湿也不顾,看到大姐那撕心裂肺的样子,我也放声大哭,仿佛天要塌陷了一般。天很黑的时候,哥哥从外地赶回,为了操办父亲的后事,急忙去拉电线,我的家才有史以来第一次通上电灯。

    父亲故去已近半个世纪,尽管他的外貌没在我心里留下较多印象,但他以自己久病的身躯,始终如一地为家人苦苦支撑,在生命终结之际,他还挣扎着把房子修整,心心念念让全家人能过得好一点,想着子女的学习。

    没有父亲对我的殷殷寄语,以我懵懂愚顽的性情,不可能坚持读书,并最终通过读书走出那片贫瘠的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尽管父亲走了这么久,每当我独处静思之时,内心忍不住就会想起父亲、母亲,尤其是已为人父之后,更能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体会他的艰辛与不易。是父亲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勇敢前行!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望着雨雾,我又想起了父亲……

    责任编辑:谢宛霏

小溪驮着昨天远去(散文)
雨中,我又想起了父亲(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