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散文写作课之十六

现实中加一点魔幻色彩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07日   01 版)

    宋宝颖/制图

    我去一个文学贴吧看了看,遇到一些读者谈论他们喜欢的散文作家,比如苏童、刘亮程等等,有的写一大段,有的一两句话,说出他们的理由。

    有读者说,刘亮程的散文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感。

    也有读者说,刘亮程的散文,很有魔幻气质。

    还有读者说,读完他的散文,我总觉得他应该是个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谁都知道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拉美兴起半个多世纪,出了几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的人还知道魔幻现实主义画派,更早一些出现,把神秘和怪异的气氛融入现实的主题。也许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就是从那种绘画里学来的。

    没有谁听说过,散文中也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有个成语“三人成虎”,可以隐喻一种传播效果: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你当然不相信;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你可以不相信;第三个人也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你还能不相信吗?在二十几位喜欢刘亮程散文的贴吧讨论者里,如果有三个人说到他时,碰巧用了相似度很高的说法,那么你是否相信,或许他真的与此有关?你要不要去读他的散文,看他有没有在现实描述之中,加入了明显的魔幻色彩?

    我知道的刘亮程,文体界限比较模糊。他的写作从诗歌起步,坚持了挺长时间。有一首诗《隔世情语》,前几行是这样的:多少年后我自己,就是一座村庄了/几十幢空房子,为你/腾空的几十年岁月,耸立荒野/一生中最穷困的那些年/最富裕的那些年,都过去了/流水返回高处,风雨停歇/生命晚期的我/住在暮色已深的村西头/一个孤独的守望者。

    他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据说是他那些诗歌的再写作。现代诗歌里有魔幻与现实的交融,这不奇怪,自然而然,很早就有,所以没有人提出什么魔幻现实主义诗歌,没有那个必要。比如,前面那首诗里,“腾空的几十年岁月”“流水返回高处”,自然而然地融合了魔幻与现实。这样看来,从写诗开始的刘亮程,在书写现实的散文里,很容易出现魔幻色彩。

    刘亮程的散文,与小说相近。他对小说与散文的区分,有他个人的把握方式,对我们也有启发。“所有该说的话都已说完,该发生的事都已发生完,看似没有任何话可说的地方,散文写作才刚刚开始。”他说,散文不讲故事,但是从故事结束的地方开始说话,“散文没有那么多的空间和篇幅容纳一部小说的故事,但是散文总是能让故事停下来,让人间某个瞬间凝固住,缓慢仔细地被我们看见,刻骨铭心地记住。……这个世界的匆忙用小说去表述,这个世界的从容和安静用散文来呈现。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了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

    这样一来,原本在小说里出现的魔幻气质,就跑到散文来了。你回忆一下,苏童散文《河流的秘密》写母亲走在冰河上,冰在咔咔响着,母亲向河祈求,让她平安过河,后来冰河没有裂开。这件事里也有魔幻的成分。

    在我以前的散文写作中,对现实的描述没有魔幻色彩,可能不是有意排斥,而是没有找到把它融进去的方法。

    在这方面,刘亮程散文使用的几个方法,应该引起注意。

    第一种方式:选择带有魔幻色彩的事件。

    来看下面的例子。

    “这个青年每天抬头就能看到过往的飞机,有一天突然脑门大开,心想这么多飞机从天上过往,却没有人去做飞机的生意,于是又在房顶上打上了‘飞机配件门市部’的招牌,等待做飞机的生意。”

    这篇《飞机配件门市部》里的环境,是个只有农机配件门市部的偏僻县城,看不到火车汽车,却能看到飞机悠悠飞过。有时飞过去三架飞回来三架,有时飞过去三架飞回来两架,这个青年就想,这一架是不是出事了?他想要做天上飞机配件生意,开着拖拉机到处收集各种零配件。终于有一天,一架飞机在天上冒着黑烟飞过。那个青年马上拉着他几年来储存的一堆堆的古怪铁零件,朝着飞机降落的大片麦田追了过去。

    有了魔幻的现实,才有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这应该是1990年前后几年的事情。那时,每个县城都有一些梦幻中生活的青年,晚上躺在床上想,白天看着天空想,有数不尽的理想梦想遐想幻想臆想瞎想。刘亮程说他写这篇散文的想法,是写人的一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朝上仰望,想象应该有的生活,把人间苦难消化掉。

    第二种方式:寻找事物之间玄妙的联系。

    看下面的例子。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刘亮程写道,“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这个例子选自刘亮程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你能看出,地深处的大风朝着相反的方向刮,恒久明亮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那些东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等等,这些描述中都有魔幻的元素。

    但现在请你注意:“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故乡和自己的亲历,与看似虚无的“证据”“证明”联系起来了,建立了魔幻感:作者真的需要证明我是(曾经和现在的)我、我在它们中间(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光、我的快乐和孤独以及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

    第二种方式:写自己的感觉,可以自由一些,直接发挥出魔幻气质。

    再看两个例子,都是作者感觉到的时间。

    其一:“在一个村庄活得久了,就会感到时间在你身上慢了下来。而在其他事物身上飞快地流逝着。这说明,你已经跟一个地方的时光混熟了。水土、阳光和空气都熟悉了你,”刘亮程写道,不像有些人,满世界乱跑,“光阴一旦追上他们就会狠狠报复一顿,一下从他们身上减去几十岁。事实证明,许多离开村庄去跑世界的人,最终都没有跑回来,死在外面了。他们没有赶回来的时间。”

    其二:“我五十岁的时候,比我大一轮的张望瞎了眼,韩三瘸了一条腿,冯七的腰折了。就是我们这些人,在拖延时间,我们年轻时被时间拖着跑,老了我们用跑瘸的一条腿拖住时间。用望瞎了的一双眼拖住时间。……好日子都在远路上,一天天朝这里走来。我们只有在时光中等候时光。没有别的办法。你看,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在一根刮磨一新的锨把上留下痕迹,时间还没有磨皱那个孩子远眺的双眼,但时光确实已经慢了下来。”

    还有几种方式,复杂一些,这里不说了。

    你想在你的散文里加入魔幻色彩吗?上面三种方式,会有一种适合你。

    特邀编辑:董学仁

用剧本杀还原历史“多面体”
说书人的传奇
现实中加一点魔幻色彩
西南边陲漫记
《扫黑风暴》优点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一束花献给我的老师(小说)
只叹此生匆忙(小说)
牵挂(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