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日子不经意间来到了秋天,只是夏日的痕迹依旧在,久久没有散去。仿佛一首悠扬的乐曲,弹奏结束后仍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因为学习和科研等缘故,假期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留在了学校,买了几本书,制订了一些计划。学校里的人并不多,所以氛围较之上学时是安静而和谐的。如同我一直追求的生活一样。
自放假起开始跑步和控制饮食,体重较之前轻了八斤,令人惊异。随着体重的减轻,身体状态也逐渐好了起来。虽然有些旧疾仍在,但已经很少再出现。被忽视的东西被在意了起来,遗忘了的事情又记了起来,这大抵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我跑步的时间通常为晚上九点,那时一般已经忙完了手边读书写作的计划,空气也变得凉爽起来。操场早已熄灯,唯有远处的光亮遥遥照了进来,让人能够看得清跑道和昏暗中的风景。或跑步或散步的人不多,大概十余人,因此操场并未显得拥挤,同时又有一丝隐隐的生命力。
有一天晚上跑步的时候,看到了操场上空月亮的变化,不由感慨自然变化之妙。最初月亮挂在天上,清晰可见,一小团云雾簇拥在它身后,被温柔的月光晕染,过了一会儿,月亮被云雾覆盖,月光变得模糊起来,只剩下一点余晕,待我跑完步后,夜空已变得晴朗,那月早已不知去往何处闲逛。
偶尔不跑步的时候,我会去照顾办公室里的花草。办公室的六盆绿萝在八月长势正旺,我倒也没有如何上心它们的施肥灌溉,只是按期浇浇水,用花洒喷些水雾在叶子上,不承想一个学期,它们竟生长得如此茂盛。不禁慨叹,花犹如此,尚且是人呢。
在本子上列的计划都有在按时完成,有的甚至会提前完成,想来,这个假期并没有像以往那般不知所谓的消耗。对于生活,我们总要主动去争取些什么,而其他不可强求之事,那便顺其自然,何必让自己徒增烦扰。
最近发现,人们最缺的就是所能共同体验到的某种现实,并且能够就这种现实达成共识。因此,当有了某些共同的经历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以往某些固执的看法或观念就会随之瓦解,变成不知飞到何处的蒲公英。
已经工作了的朋友新买了一辆小摩托,有时会带我去兜风。我们一直朝南骑,南山便离我们越来越近,面对着空旷无人的大路,在视野变得开阔起来的同时,心态也变得开阔起来,偶尔大喊一声倒也无伤大雅,反而颇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自在与闲适。
“你看看我吧,我再一次喜欢上了太阳、山川,还有麻烦事。生活缺少意义的责任不在别人,而在自己,我现在接受了这个事实。我想再一次看看卢布尔雅那的广场,再一次体验爱与恨、绝望与烦闷,再一次感受日常生活的简单与琐碎,这些也正是人生的乐趣所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那夏蝉在秋日里鸣,却比夏天鸣得还要热烈。
责任编辑:龚蓉梅
西北大学硕士生 吴嘉琦(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