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秋因你月更明(散文)

山东潍坊市奎文区育华学校教师 王春玲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14日   01 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无论你身在何处,仰望一轮中秋明月的时候,你不过是在思念人,你爱的人,或者爱你的人。

    ——题记

——————————

    童年时,关于中秋的记忆,最美好的就是念“月”,奶奶在世的时候,每年都会给我们蒸“月”。

    “月”就是用面粉和枣蒸的一个“月亮”,一般分为上下两层,中间夹着满满一层枣。上层用面做上玉兔和桂树,有的还做上嫦娥和云彩,再点缀上一些红枣。中秋节的晚上,有“月”的孩子们端着“月”到街上去念。月亮升起来,歌谣念起来:“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帕谷(窝窝头)糇了,盖瓦屋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这首《念月谣》几乎每个孩子都会,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念月的时候,有些大人在街上来回走动,看看“月”做得怎样,以此来品评蒸“月”人的手艺。孩子们之间也相互比,看谁家的“月”做得又大又好看。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背出《念月谣》,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有“月”。那时候,日子清贫,连小麦面都是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枣就更金贵了,中秋节又是农忙时节,很多大人没心思给孩子做这样一个“玩物”。无论多么忙,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奶奶却从没忘记给我们蒸“月”。我奶奶不是很巧的人,她蒸的“月”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精致的,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念完“月”,踏着月色回家的美好。

    月圆人缺

    1998年的中秋节,我们是在医院里度过的,心底却是满满的甜蜜,因为那天是儿子出生的日子。

    上午九点半,儿子用响亮的啼哭宣告了他的到来。我迫不及待地让医生看看他身上的东西是否齐全,当医生说孩子很完美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昏沉沉地安睡了,孩子就交给老公和母亲吧!

    那天晚上是中秋节,母亲已经劳累了好几天,我们坚决地让她回家休息。可母亲不放心,说什么都不肯走,也多亏母亲在,要不我还真对付不了小家伙。晚上,熟睡的儿子醒来了,开始哼哼唧唧小声哭,后来干脆扯开嗓门大哭起来,母亲说也许是饿了呢,就吩咐我老公出去买奶粉。老公很久才回来,因为商店大都关门了,他从很远的一家小店里买到了奶粉。母亲冲奶粉喂了儿子,他终于停止哭闹,很快又睡去。我的病床在南面的窗户下,正好看见天上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凝视着粉嘟嘟的小生命,多少过往的残缺,顷刻都圆满成一轮圆月。

    多年以后,我才想到,那一夜,我娘家小院里的中秋节缺了最重要的人。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庄,她的中秋节都是在家里过,那应该是她唯一一次没在家过节。母亲里外操劳,父亲和弟弟妹妹几乎没进过厨房。那个中秋节,他们是怎么过得呢?母亲在医院走廊的塑料椅子上过了一夜……

    他乡望月

    2005年9月,我辞掉中学教师的工作,抛夫别子,到千里之外读研,那个中秋节,我在锦州的渤海大学度过。

    我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各种不适应,更煎熬的是想孩子。中秋节那天,热心的学长组织了老乡会,我们一帮来自山东的同学一起聚餐过节。聚会的气氛很欢快,同学大都从本科直接考入研究生,大约比我小十岁,人在异乡,当然也会思念亲人。儿女对父母的思念,与母亲想孩子毕竟不同。当我说到祝福千里之外的家人时,怎么也忍不住眼泪,借口去卫生间,对着窗外那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泪流满面……

    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我错过了陪伴他成长,老公和年近七十的婆婆不得不担负起更多责任。我曾经多少次感到迷茫,怀疑自己的选择。古今中外,多少人为求学、做官、经商或者为了某个人、某件事,去往他乡,甚至异国,日后回望,也许有庆幸,也许会后悔吧!前几天,我读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又是一年中秋月明,让桂花的香、月饼的香和亲情的香,融在朦胧的月色里,共同氤氲花好月圆的美好。又有多少人,仰望明月,共盼团圆,让月色带去苏轼那流传千古的心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纵然路途遥远,甚至阴阳相隔,若人间情意绵长,中秋赏月月生辉。

    责任编辑:谢宛霏

王一帆:以画笔致敬新时代
你就是故事的主角
山中窥月(随笔)
接力保护大熊猫的年轻人
《乔家的儿女》:怨着,又爱着
中秋因你月更明(散文)
积石山上的小石头们(散文·上)
山水(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