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河上过中秋(散文)

湖北省作协会员 刘峰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28日   13 版)

    岁岁中秋,年年月圆,在度过的诸多中秋佳节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轮满月,是在那年的故乡渡头。

    那年月,城乡交通不甚发达,离村三十里地,有一条大河,河面很宽,水流潺湲,是出乡关的必经之处,由于当时没有架桥,只能靠摆渡过河。那处古渡头,有一座离亭,一作避雨之所,二作离别之用。春日,菰蒲青青;秋来,水蓼红红,竟不知见证了多少月儿阴晴圆缺,人世悲欢离合。

    一叶苍黑的老木船,舷上架着一双暗黄的橹,作渡客公用。无人时分,船影静静,时有白鹭悄立,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境。

    20世纪80年代中秋之夜,我从城里学校回乡团圆,因列车晚点,到了小镇,当步出月台,只见一盘皎月已上东天,银辉朗朗,清光润润,有宋人画意。因担心家人担忧,我一路疾行十余里,当抵达渡口时,只见眼前一脉河川,天高地迥,夜气薄凉,江草凝碧,那一轮皎月,正浮在青天,与河面十分亲近,仿佛从河中沐浴完毕,方才升起。

    时已近午夜。正发愁一个人怎么过河,忽然听见从离亭里传来一声轻咳,走出一个人来,定睛一瞧,原来是父亲!只见他几步上前,一把接过我的行李,开口便问:饿了吧?知子莫如父,他这一问,我感觉饿意来袭,步子软了,走不动了。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满脸慈爱的笑:夜太晚,要不,咱们就在船上过节吧?你娘也是这个意思。我一听,感觉在河船上过中秋挺新鲜的,于是点了点头。

    只见他依照乡间风俗,从柳篮里一一取出碗碟,里面装有月饼、河蟹、鲜藕、毛豆、芋头,还有一大坛桂花米酒,然后摆上筷子,一任船儿随波逐流,父子俩对饮了起来。几箸下肚,数杯饮毕,放眼而望,但觉水天一色,了无纤尘,月悬渡头,飞彩凝辉,人若身处水晶宫中,河水散发出久违的藻香,让人感到十分熨帖而舒畅。偶尔,一两声河鲤的泼喇,勾起几许往事,令人神思杳渺。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一向很严肃,不知为何,在那个中秋之夜,他竟畅怀大笑,提起我儿时的往事,关心我城里的生活,询问未来的打算,不时惊起苇间的几只夜鸟。曾几何时,我是一个极其叛逆的小子,在一次次的逃学中,被他追至这条河边,亡命一跳,暗渡水底,惹得他又痛又悔,一个人失神地望着河水发呆,良久、良久;又曾几何时,我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于锣鼓喧天中踏上这一条渡船,从此走出乡关,成为父亲眼里的骄傲,父老乡亲教育子女的榜样。

    一直对饮到酒坛空空,天上的天空与坛里的天空一样静,露水打湿了头发,父子俩才缓缓荡舟登岸。回首,河上又恢复了平静,水更明了,月更亮了。月亮那么近,那么清晰,可以看见传说中的婆娑桂树、吴刚斫树、玉兔捣药。

    如今回乡过中秋,渡头依旧,荒草丛生,离亭零落,老船已朽。回首,父亲已远离我们很多年。在河流之上,一桥飞架南北,桥上车来车往,不舍昼夜。年光似水,匆匆不停,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唯有那一年的那一轮满月,永远印在我心底,温暖、温情、温润,涂满了一个中年父亲的永不变的爱……

    责任编辑:谢宛霏

儿时的味道
河上过中秋(散文)
诗意中秋庆团圆(散文)
出生在小站的站长(诗歌)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